一曲父子情深的咏叹调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赏读

时间:2020-09-03 12:03:56 背影 我要投稿

一曲父子情深的咏叹调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赏读

  引言:朱自清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探究朱自清如何用朴素的语言谱写一曲父子情深的咏叹调?

一曲父子情深的咏叹调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赏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兼抒情的散文,作为现代文学中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背影》以抚今追昔的叙述结构构思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只是以一种平凡普通的真景与真情,以简约的白描、传神的工笔抒发出人生困境中的父子深情。

  一、父亲对儿子眷眷之情的展现

  爱子之情是人类的共性,是人性善良、美好的体现。《背影》中的父亲是慈父的形象,他的施爱无私、周到而自然。作者“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从其间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段深情”(叶圣陶语)。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通过一些具体而细微的事情体现出来。“我”乘车北去本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但父亲仍不放心,尽管很忙,“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去买票,父亲忙着为“我”照看着行李;行李太多,需要雇脚夫,“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送“我”上车,他特意“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里的五件事,件件都是那么琐碎。但在父亲的心里,不丢东西,不被人骗,不生病,一路顺心,儿子的哪一件事都不是小事。文章就是这样寓复杂的情感于单纯的场景,寄丰富的内涵于简练的笔触,在对父爱不加粉饰装点的描绘中透露出父亲善良慈爱的品格,表述着一种动人的情感:父亲对儿子体贴周到、无微不至的关爱。

  最感人的是作家以浓墨重笔描绘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把儿子送上车,已经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父亲还是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便要去买橘子。对于父亲来说,过铁道是很困难的,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身体不便,走路艰难,却要亲自过铁道为二十岁的“我”买橘子。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他手攀、脚缩、身倾,才爬上月台,可以说是用了全身的力气。当父亲抱起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放下,抱起,他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是爱橘子吗?不,这是爱儿子。回到车上,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系列的动作,映衬出儿子在父亲心中的位置是无与伦比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亲抱回的哪是橘子,这分明是一颗心,一颗眷眷的爱子之心。

  二、儿子对父亲拳拳之心的表述

  朱自清谈及其《背影》的写作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当我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可以说,文章的通篇抒写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文章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启笔,开门见山的话语,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给自己的印象之深,表达了作者对于父亲的思念之情,并将视角聚焦在父亲的背影上,为后文颂扬与怀念父爱蕴积了情感。此后文中又三次出现“背影”,每一次都浸透着“泪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对自己的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自己倍感温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令他感动,而此时是与父亲的分别。“自古多情伤离别”,想到以后家庭的重担又要由父亲一人挑起,懂事而又无能为力的儿子怎能不流泪?“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则表明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深,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一个背影,凝聚了一份感动、一份心酸、一份理解,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而每一次的流泪,都造成了感情上的波澜迭起,都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都多了一份儿子对父亲的依恋,多了一份最美的人世真情。

  三、父子间真挚亲情的抒发

  与许多描写亲情的作品不同,《背影》没有饱含激情的'语言,只用少量的背景和对话,勾勒父与子的内在心理,抒发父子间的真挚亲情。在“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的伤感氛围中,父亲安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出一个父亲面对家庭不幸的坚强和责任。他强忍内心的痛苦,还宽慰儿子,不让儿子过于悲伤。语言虽不华美,却饱含了父爱深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送儿子且罢,又惦念旅途平安。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了平安,才彻底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走几步就回头,对儿子的惦念之情可见一斑。而“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则抒写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评价、肯定和崇敬。在《背影》的字里行间中,作者还倾吐了自己对父亲的忏悔。“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忏悔,不是官样文章的检讨,更不是口是心非的搪塞,而是灵魂深处的自责,是痛彻心肺的感悟,是对于父亲“老境却如此颓唐”的同情与愤懑,对于父亲在境遇不佳中“触目伤怀”“情不能自已”的理解。而一句“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则更加突出了作家对于父亲的同情与思念,深化了最不能忘记的父亲的背影,令儿子对父爱深深感激的情怀弥漫其间。正是建立在这些极真实、极平常图景上的追忆,这些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和无限的感激,让作者和读者眼中的“背影”消失后,心中的“背影”却更加清晰。从“背影”中终于读懂父爱的朱自清,也把父亲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肥胖的背影,从“形”与“神”两个方面深深地烙在读者的脑际中。

  余秋雨说:“朱自清就以朴素的笔调描写了他当时看到的一幅图景……这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情感的直觉造型。父亲对朱自清的情感,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都浓缩于这个造型之中。”《背影》是一篇父怜子、子爱父的至情之文。在《背影》中,全篇不见一个“爱”字,却写出了一首圣爱之歌。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历久传诵而感人至深,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只凭它从一个儿子的角度,既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的舔犊形象,又细腻地描绘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动之情。正是这些朴素简洁的文字,让我们每读一遍《背影》,就会对至真至纯的父爱多一份理解;每读一遍《背影》,就会多收获一份对人世间最弥足珍贵的亲情的感动。

  特定情景下的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而这背影,实际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投影。如果读者鼓起想像的双翼,那么,还会从中看到千万旧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记得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曾说过:“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朱自清先生选择这个特定的角度写背影,也就是要创造引起读者艺术想像的诱发物。如果表现角度平直浅露,写足写满,势必束缚了读者想像的翅膀,限制读者的艺术再创造,使笔下的形象变成失去艺术生命的“死物”。为此,选择角度,要从有利于给读者创造想像的艺术天地着眼。

  散文的表现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给散文带来摇曳多姿、群芳争妍的风采;散文的表现角度也需巧于运思,独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散文的表现角度既是技巧问题,又同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有关,渗透着他们的美学理想。


【一曲父子情深的咏叹调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赏读】相关文章: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11-27

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2篇06-16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优秀范文09-11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800字09-23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15篇)09-18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15篇09-18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14篇06-16

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精选8篇)09-03

朱自清的背影课件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