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时间:2020-08-30 13:17:52 答谢中书书 我要投稿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答谢中书书》一篇散文,短短68个字,却成为古今共谈山水的经典作品。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题解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教学片段及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一:

  师:这些美景,经过我们的努力,都能发现、欣赏。陶弘景却在文中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所发觉的美是不是仅仅是我们所体会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丰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再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实是欲界之仙都”看出,作者非常超脱,体会到了美景背后的洒脱。

  师:“欲界”什么意思?

  生:人界。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人界”,而用“欲界”?

  生(陷入沉思):……

  师:这“欲”字,传递着陶弘景的独有的人生感悟。 “欲:欲,

  (欠,张大嘴巴,急于进食),《说文解字》:欲,贪欲也。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问:“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样的情怀?

  生:是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这两字上。

  教学反思:汉字从形、音、义的关联上分类,可大致分为四种:表形文字、形义文字、形音文字、义音文字。中国的汉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形义文字,这些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着衣钵的传承。甲骨文、金文往往蕴含这个汉字本初的意思,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主旨与情感。学生可以轻易地借助翻译书,说出它们的字面的意思,但学生不会主动地走进这些言语的背后。教师应在学生觉得易懂的词语上追问,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抓住字形、字义,抵达文字所寄托情意的最深处。

  教学片段二:

  师:“实是欲界之仙都。”其中“实是”,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实在是!

  师: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时感受到什么样的感情?

  生:应该是一种非常激动,非常愉悦。

  师:这样看来,应该用感叹号,但中华书局的选编者为什么用句号?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还是句号的使用更符合语境。

  师:句号,表达是一种恬淡的心境,常处这样美景的陶弘景,应是怀着一种淡然之心境,与美景相处,脱俗的心灵,使他宠辱不惊。这是一份心境,一份脱俗。山水常在,心境不同。以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则能寻到人间之天堂,俗世之净土。

  教学反思:古代汉语,虽然没有出现标点,但编者在处理教材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就代表着编者对文本的理解,这是一种在别人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的一种阐释。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解读方式,能更进一步走进文本。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它不仅用来表示句子的停顿和语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字所无法达到的表意的功能,真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学片段三:

  师:“沉鳞竞跃”,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画面?

  生: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生: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

  师:“竞”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竞”的理解。

  生:争相。

  师:这种解释并没有将作者笔下的画面之美描绘出来。你们在玩耍时,会怎样追逐?

  生:非常欢快的,享受着自由,和好不容易得来的轻松。

  师:现在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竞”所表现的画面感。

  生:应该是一条条鱼儿,不断地从水里跳出,在水里你追我赶,非常欢快,轻松。

  教学反思:在感受文中所体现的那种勃勃生机时,落实到了“竞”字的体会上。学生往往用非常简单的、概括的词语解释画面,得出的体验自然是不深刻的,文言背后的那些情感和画面无法呈现。适时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学生相关的联想,使得学生更容易发生情感的迁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唤醒了文言的言语。

  教学片段四: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文中描写这山水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描绘性的话语,说说你在眼前都出现了画面。

  生:一个“入”字,我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山峰。一个“见“字,我看到了清澈的溪流。

  师:你还没有说出山峰高到什么程度,溪流的清到什么程度?

  生:高高的山峰,直入云霄,清清的溪流,一直能见到水底。

  师:的确,这画面很美,如果我们只是用翻译的方法去解说,会破坏其中优美的画面。能否出现一些具体的画面?比如,山峰的高是通过什么来凸显的,水的清又是如何显现的?

  生:高山可以让云雾来衬托,溪水可以通过水底的鹅卵石来凸显。

  师:很好,将这些物象引入画面说说。

  生:云雾缭绕着山峰,在那白茫茫的雨雾之中,青翠的山峰的影子,巍峨的屹立。远远看,云雾与山峰浑然一体,显得那么刚健而又柔美。在阳光的映照下,水底五彩的鹅卵石,随着粼粼的水波,层层叠加着晶亮的波纹,显得圆润、干净。

  教学反思:想象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能让学生读出完全不同于别人的画面、内涵。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极具挑战性,极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因为想象会告诉学生,文言凝练的美,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心中。学生感受到了这种美,又怎么会怕他们学习文言有厌烦情绪?

  教学片段四:

  师:“猿鸟乱鸣”让我们隐隐感到这画面的生机。说说你对“乱”的理解。

  生:“乱”,应该是杂乱的意思,声音很多,猿鸟到处在叫。、

  师:“乱”是杂乱的意思,也就是说声音特别的吵杂。为什么这吵杂的声音与生机能够结合在一起?

  生:吵杂正说明猿鸟的多,所以才显得富有生机。

  师:这个“乱”字,在古诗中也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处“乱”写出了什么?

  生1:写出了花开的多。

  生2:花朵在尽情地开放,花朵在恣意的开放,彰显的是怒放的生命。

  师:可见文中的“乱”字写出的就是与春花同样的生命。写出了猿鸟声充满在山谷间,此起彼伏,是一种生命,一种缤纷的生机之美。

  教学反思:古代诗词作家崇尚“言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在古诗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理性化,遇字必解,就会大大削弱诗词的神韵与诗意,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审美能力便无从提高。教师应该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对比或佐证,代替生硬的讲解,以诗解文,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从而让学生进入“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搭建古诗文的阅读平台,提升学生文学涵养,融合学生生活感悟,鼓励学生积极体验。这不仅能让学生将古诗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也能让文言言语的教学多了一些文字的张力,多了一份底蕴。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翻译10-31

答谢中书书重点翻译10-29

答谢中书书译文翻译10-28

答谢中书书翻译内容10-27

答谢中书书翻译短06-05

答谢中书书翻译简短06-03

《答谢中书书》欲翻译06-02

《答谢中书书》的翻译11-29

古文答谢中书书翻译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