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时间:2023-03-30 20:44:22 雪娥 观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通用10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通用10篇)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1

  我是语文组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自我评价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七、课后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2002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八、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 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 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第三段,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 )的大潮,( )。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三、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教师提供有关搜索网站。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5

  教学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伟壮观。

  2. 理解,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

  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词语认读

  二、学习3、4两段

  1、师:自由读读3、4自然段,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你特别喜欢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教师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个别指导。

  2、指名说说读读(配多媒体)

  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来读一读。

  师:看到那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咱们表演表演。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这样的'场面就是——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师朗读指导(个别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展示读)

  3、师:谁再来说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个句子。

  师: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不太有感情。

  师:你能比他读得有感情吗?

  生:能。学生读

  师:他读地有感情吗?

  学生评议。

  师: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我们大家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

  4、生:老师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你们也喜欢这句吗?

  很多学生都叫起来:“我喜欢!”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好根据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1)、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和大潮( )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比作( )

  三、指导背诵:自由读,集体背,个别背,配乐背。

  四、课堂小结: 钱塘奇观天下传,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同学们,过几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有机会去欣赏欣赏钱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吧。如果不能亲临现场,也可以观看电视直播或上网观看。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平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出现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

  ▲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

  ▲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声音气势)

  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8

  一、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

  1、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三、 研读。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3、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

  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连接着天

  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H、势极:来势极其

  2、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逝——去,往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

  『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观。

  2、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2、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势雄伟与壮观。

  3、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气势雄伟、壮观、难忘、凶猛……)

  2、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气势雄伟、壮观呢?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壮观)

  你能壮观的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

  3、适时发问:这是从声音方面描写大潮,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是从声音方面来写的.?

  4、当闷雷滚动时,人们——

  当响声越来越大时,人们——

  (二)看谁本事大,能看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看到的词语写下来。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三)讲读最后一段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四)全课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与观察,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看完了。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年级文言文《观潮》讲课稿】相关文章:

《观潮》讲课稿11-19

《观潮》优秀讲课稿11-15

周密《观潮》讲课稿11-17

《观潮》讲课实录12-19

《观潮》讲课稿(通用16篇)09-28

四年级语文《观潮》讲课稿(精选11篇)08-28

《观潮》公开课讲课稿及评课11-17

观潮文言文的翻译11-11

观潮的文言文翻译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