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黑眼睛》全诗赏析

时间:2021-12-09 11:54:08 顾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顾城的诗《黑眼睛》全诗赏析

  《黑眼睛》是朦胧派诗人顾城所作的一首诗,是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顾城的诗《黑眼睛》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眼睛》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眼睛赏析

  全诗只有两句,而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深思的魅力。每个人都能明白意象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进入诗歌的权力。然而,那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合理性。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可能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面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痛苦,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单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

  黑眼睛创作背景

  顾城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四五"集会后,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一味地歌颂小花小草,而是开始了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在随后的两年中,顾城开始多方面地锻炼和深入思考,终于在1979年4月写下了《黑眼睛》。

  顾城简介

  1956年生于北京。

  1962年开始写诗。

  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

  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后成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所在单位解散,成为待业者。

  1987年5月应邀出访欧美等国。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并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

  1993年10月顾城夫妇在新西兰激流岛双双辞世。

【顾城的诗《黑眼睛》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顾城的诗黑眼睛09-09

顾城远和近全诗赏析03-29

顾城诗 全编11-29

顾城的诗赏析10-17

赏析顾城的诗11-20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全诗赏析11-28

《木兰诗》全诗赏析02-01

顾城的诗《回家》赏析10-18

有时顾城诗赏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