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

时间:2023-12-08 08:36:54 德燊 贾平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

  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其语言风格独特,带有浓重的地域性特征。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大家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

  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

  新时期以来,我国陕西地区出现了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作家,这些作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了很多高品质、高影响力的文学价值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贾平凹是这些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创作出了《废墟》、《高老庄、《秦腔》等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其中,《秦腔》花费了贾平凹两年的创作时间,经过四次修改最终成型,在2005年出版,在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作品是以贾平凹地道的“方言式”语言叙述的,能够引起读者的文化认同,加深人们的阅读感触。语言是这部作品能够得到良好反响的关键,为此,文章结合作品内容,就贾平凹小说《秦腔》的语言艺术进行探究。

  一、贾平凹的语言风格

  贾平凹的出生地是陕西商洛地区,该地区蕴含丰富的商周文化。贾平凹从小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从其居住地的地理位置上看,从南向北是楚文化向秦文化的转移体现,作为交界地,文化发展体现出融合的特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深受商周文化的影响,创作语言体现出包容性的特点。

  从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来看,贾平凹的作品语言体现了浓郁的乡土特色,且在不同时期,这种乡土特色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语言变化的过程中其创作心态也有了改变,具体表现在从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到最土语方言的刻画。

  二、贾平凹的《秦腔》

  小说《秦腔》是贾平凹的代表作品,作品主要以其熟悉的农村生活为创作背景,主要描绘和记录了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世界的变化。这部作品以疯子引声的视角向人们描绘了作者土生土长的陕西村镇历史变化,并体现了地区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秦腔》和贾平凹以往的作品不同,这部作品没有明确的主角,也没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展现更多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作品的创作中蕴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贾平凹《秦腔》语言风格极具地方特点、历史特点、音乐特点,是作品文学价值展现的重要体现。

  三、贾平凹小说《秦腔》的语言艺术

  (一)地方性语言的应用

  1、商洛方言土语

  贾平凹生长在商洛地区,成长环境深刻影响着贾平凹的语言表达,在贾平凹的语言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秦腔》的创作中应用了大量地方化语言——商洛方言。商洛方言在本质上属于北方方言,在表达上和普通话十分相似,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除了应用大量的商洛语言,这部作品的创作中还应用了大量的谚语和俗语,对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最讨厌的是冬季,人心里原本不受活,身上就冷,只有闷了头狠着力气在七里沟抬石头。”、“高音喇叭里的秦腔听惯了,你有时候会觉得烦,但是一旦听不到了,心里却是空空的,耳朵里和口里都觉得寡。”其中,“受活”在当地民间是舒服、自在的意思,“寡”是少、无味的意思。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古诗词看似很“土”,但是在作者的灵活应用下重新赋予这些语言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能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品语言使用的古雅和文明,增强文章的生命力。

  2、浓厚的关中风情

  贾平凹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生活在西安地区,关中文化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作品《秦腔》中就使用了很多具有关中色彩的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看似简单朴实,但在实际上却又是准确生动的。第一,在语言中体现的建筑文化色彩。梅花在划火柴,在找煤油灯的时候喊“翠翠,把厦屋窝子里的煤油灯拿来”,这句话所提到的“厦屋”是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结构,这种结构 体现了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第二,语言的农业文化色彩。贾平凹从小在农村长大,他的作品也都是描绘自己所熟悉的农村生活,因而在作品语言中也体现了强烈的农业文化特点,比如“窑场上的三蜇端了碗在碌碡上吃面,一边吃一边你说……”这里面提到的碌碡是一种由石头制作而成的农具,形状是圆柱形,能够用来碾压食物。关中地区以农业发展为主,在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原始农业生产方式仍是人工劳作,碌碡这种农具得到了发展。第三,语言的饮食文化特点。比如在作品中“夏雨是第二天露明就去西街白家报喜的,白雪娘立即烙了一张两个手指厚的锅盔……”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是油泼辣子的一道菜,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从文章中的饮食选择上看充分体现了浓厚的关中风情。

  3、修辞和内容的乡土化

  《秦腔》中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包含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为人们展现了当地农村生活,在语言表达上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体现了方言化的语言特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语言风格。第一,乡土化的比喻修辞。在《秦腔》中有这样的表述“柳条原本是直直地垂着,一时间就摆来摆去,乱的像泼妇甩了头发”、“眼泪就像粪蛋儿,一颗一颗的掉下来。”在小说中应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一般会将人们所熟悉的东西作为喻体,给人们带来生动形象 的感受。喻体主要是农民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行为,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小说本身体现了朴素的乡土美,给人带来了别样化的感受。第二,乡土化的比拟修辞。比如在“胡琴声中,风雨在院子里旋,院墙外的榆树、杨树都斜着向院里靠。”这样的描述给杨树、榆树赋予了人的动作,使得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表达的动态色彩。第三,乡土化的象征修辞。象征表达手法是《秦腔》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象征手法的应用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时代特点,表现出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发展在机遇和挑战下的彷徨心态,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內涵。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人是夏天义,夏天义是带着如日中天的领袖气质出场的,夏家,是清风街上的大家族,夏家四兄弟中夏天义是这四兄弟中的领头人,夏天义是大家族的长者,有五个儿子。夏天义土改时期就“当官”了,人们自愿的追随夏天义的领导。这种种因素都造就了夏天义的英雄地位,显示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音乐性语言的应用

  贾平凹在《秦腔》中应用了很多音乐性的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叠字和拟声叠字的使用

  叠字在《秦腔》中的应用有效增强了小说表达的音律美,让小说句式整齐、连续,给人带来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在《秦腔》中,贾平凹在多处使用叠字,增强了语言表达的音乐性。在《秦腔》中使用的叠词的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比如“我伸出手去摸了一下投的脚,脚腻腻的,柔得像婴儿的屁股”;另外一种是应用叠词来模拟声音,是拟声词的重叠,比如“夏风点了纸媒,夏天智呼噜呼噜吸了一阵水烟”。在小说中,通过叠词的使用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让文章的表达具备了音韵美。拟声词的叠加使用则是增强了文章对节奏美,给人一种别样化的阅读感受。《秦腔》当中都与戏剧秦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引用了大量的秦腔戏文,比如“耳听得樵楼上二更四点,小舟内难坏我胡女凤莲,哭了声老爹第儿难得见”,这是儿媳白雪为了追悼夏天智演唱的,通过叙述白雪演唱更加增添了难过的氛围,表现出了白雪的人生犹如秦腔选段里面演唱的一样凄凉。

  2、反复、长短语的搭配

  在《秦腔》中反复、长短句子的搭配增强了文章的韵味,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感受。反复是一种字词的重复,反复的词和语句增加了文章的音长,带来了别样的韵味,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小说中的短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短句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组合别的句子,一般用来表达急切的节奏,为人物情感的缓冲提供重要支持。

  3、秦腔唱词和简谱的使用

  《秦腔》作品中貫穿了大量的秦腔曲牌名和唱词,穿插在故事情节中,推动故事的发展,更使作品散发出像秦腔一样厚重的苍凉悲壮的声音,比如“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贾平凹通过应用西北特有的戏曲形式来暗示当地农村的分化和发展演变。在文中,各个场景出现的唱词会烘托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在白雪和夏风的婚姻上播放了秦腔曲牌,在音乐响起之后,整个院子的人都投入其中,和小说的开头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夏家和清风街的衰落。

  (三)陌生化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指在文章的表述上打破原有的语言应用习惯、应用规则、逻辑表达模式等,在文章中使用反常、奇特、陌生的表达,将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让人们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不觉得陌生,吸引人们的阅读欲望。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延伸人们的审美余味。在《秦腔》的创作中,贾平凹在人们熟悉的语言上一反常态,创设了陌生化的表达。比如有这样一段话“差不多是鸡都上架打盹了,天还没漫下黑,亮着一疙瘩一疙瘩火云”,这里的“差不多是鸡都上架打盹了”主要是用来描写傍晚的时间,目的是给人们带来一种新奇而又有趣的感受,这种表达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另外,在文章的语言使用中,贾平凹还将能够经常看到的人、事、物内容和表达拉开距离,让读者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维表达习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感受到别样的审美情趣。比如:“夏天的太阳一出来屹甲岭都成白的,像是一岭的棉花开了。哎呀,一堆棉花堆在了一堵败坏了的院墙豁口上。”

  (四)历史性语言的应用

  第一,方言的历史性。贾平凹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质朴平淡,但是却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性,是经过时间沉淀的词汇。在作品中,这些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精准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比如“引生你是好娃,你要是没伤了自己,叔给你伴个女人哩!”在这句话中,“娃”是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体现了中兴爹对引生的关爱,称呼也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爱称,在这一方言的应用中体现了历史性的特点。第二,古诗词。贾平凹的语言中应用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的应用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特点,这些古诗词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当地农村生活,而且还增强了文章的欣赏性。比如在“白雪肯定是故意把手帕遗给我的!”在这里“遗”是用来表示丢失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文言著作中也有体现对“遗”的应用,如《左传》中:“君惟不遗德行。”

  总结:

  综上所述,贾平凹的《秦腔》是一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语言上应用了关中方言,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文章从地域性语言、音乐性语言、历史性语言等方面具体研究了《秦腔》的语言艺术,有效加强了人们对这一部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贾平凹小说语言风格分析】相关文章:

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世界的美学风格11-16

贾平凹谈语言08-15

贾平凹长篇小说特色05-27

贾平凹小说中的“进城”与“返乡”09-07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01-24

贾平凹的短篇小说《猎手》赏析08-30

鬼才贾平凹05-27

贾平凹《云雀》12-07

贾平凹的简介08-24

贾平凹的经典名言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