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时间:2022-10-14 17:20:13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记承天寺夜游评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篇1

  《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是一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节课 。丁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一个字,那就是“实”,各项教学目标均落到了实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落实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以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对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这一教学目标准确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本堂课落实这一课标要求到位,效果显著。如:教师引导学生对“解衣欲睡”的“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引导从“念”到“遂”到“寻”到“亦”到“相与”到“步”,这些字表现出的“遇月、寻友”的过程;引导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句子,引导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中的两个问号和“盖”字等等。

  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批文入境,批文入情,赏词析句。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言”“文”的关系问题反而变得更为突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两极中的均衡”,“文与言的和谐”,对此本节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纠正言而无文、落实新课程标准提供了方法上的保证。

  2、落实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到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丁老师从标题问难、释义问难、赏析问难、情感问难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在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积极的思考,情感的调动,个性思维品质也彰显鲜明,不少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语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自主理解,其中有学生对“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提出的大胆解读很有诗意,是在丁老师层层引导下学生情感体验的自然生成和高度升华。圆满完成了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的教学目标。

  3、落实了以朗读为基础的教学要求

  朗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丁老师的整堂课“从读中来,到读中去”。咬文嚼字读、声情并茂读、创设情境读,音乐渲染读,重点字重读、拖长重点字音读、稍快一点读、稍缓一点读、结合身体语言读、由动作推想朗读。方式丰富多样,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体会出作者苏轼的清闲、悠闲、安闲,指向文眼“闲人”。通过反复朗读、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文本意蕴,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感慨这样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出来。引导到位。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

  4、落实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

  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课题组从研究解决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文本的诵读三个维度制订了三个观测量表,从不同的维度来考量课堂的达标度,使课例研究有果可寻,有因可找。落实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

  5、值得商榷的问题:

  ①文与言的关系。突出“文”固然重要,但“言”是基础,两者之间关键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课例中对句子的疏通和理解,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质疑,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调动较弱。因为从下个环节赏析品味语句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句子本身含义的把握还是没有到位,影响了其对句子深层意蕴的体悟。

  ②课例选文寥寥八十余字,言约义丰,内蕴深醇,适合“三备两磨”,对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是否具有推广参考价值,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篇2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注重识记和诵读,常用小组竞赛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当同学们展示完课文内容后,我对文言文教学作一个归纳总结,来体现我的文言文教学。

  一、文言识记与积累方面

  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肯定离不开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掌握了些什么。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之嫌。我注重了两点:一是准确掌握课内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注重文言语名的积累与赏析。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组与组的竞赛,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字词句,而且课外有关描写月亮诗句,也说得相当多。但我感觉有的学生识记的很快,不牢固,忘记得也快。尤其是翻译课文,展示的时候运用自如,可在加强反馈是出现的错误很多。这就是说,讲和练有点脱节,不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完全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而在要求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时。

  二、文言文诵读方面。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古人的情感。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小组自由放声朗读、小组听读,小组有感情朗读、组长读、组员译。各组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全文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三、文言文体现一种新理念,即将文言文上成“文言”。

  我在教学中尝试两种新教学手法,一是采用字形辨析法,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原始魅力,如在分析“睡”“寝”“行”“止”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这几个字的篆书体“睡”“寝”“行”“止”,从而简洁而直接地了解到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了解了作者在文中用不同词语的用意,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真实心境;二是采用反译法,即学生根据译文进行文言表述,学生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老师以此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好事多磨”,要想自己的课堂有所突破,还需要今后的不懈努力。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让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篇3

  这次听评课的内容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由二中的郭晓燕老师和贾金瑞老师作课。两位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就《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展现出不同形式的语文课堂。同时,两位老师都从读、译、赏、诵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不同的语文美。郭老师的教学内容扎实,语言优美,教学环节层层相扣;贾老师的课堂沉稳大气,教学设计锐意创新,体现以读悟情的教学过程。两位语文教师为大家展现出了同课异构的精彩。

  课后的评课环节,两校的资深老师对于这堂课,给予细致而到位的点评。尤其对新到岗的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首先,对于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意识,拿到一篇文章要在心中明确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要有文本意识、学生意识、教师意识。语文老师的阅读水平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的老师,对于一篇新的文章要读十遍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才能在读中培养自己咬文嚼字的功夫,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到一个更深的高度。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可以从字词当中去推敲作者的复杂的心情。其次,要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为学生做了本应该学生多的事情,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学生思考后的答案而是老师的自己的答案。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对学生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后自己得到答案。再次,是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文言文是学生的软肋,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去学习文言文。内容要大于形式,文言字词的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用整堂课去讲字词的翻译上,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文本。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美的课堂、感受美的过程。很感谢学校组织的这种活动,促进自己在学习中发展。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篇4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是: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要以诵读为基础,要注重审美鉴赏。在这一节课里,我兼顾到了这三方面。

  一、从教学上看

  1.课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学生平时对“闲”的理解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苏轼“闲”的特殊心境。

  2.课堂导学详细,目标明确,层次也较清楚。

  3.注重教学整合度,目标整体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比较综合。

  4.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学法指导。

  5.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学会感悟与反思。

  二、从学习上看

  1.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活动真实有效。

  2.学生的合作学习比较深入,能积极探究共同的问题。

  3.学生对“月”文化很感兴趣,积累较丰富,能有自己的感悟。

  4.掌握了本文字词知识,学习并体会到情景交融写法的作用。

  三、从不足上看

  1.课堂容量较大,有个别知识点给学生的时间过少。

  2.对写景的欣赏,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启发得不够。

  3.品味“闲人”、“闲景”、“闲情”,可以放得更开一些,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理解,自由去感悟,能自圆其说即可。

  4.有些问题的设计,思维梯度显得不明显,造成好生“吃不饱”。

  5.朗读指导不到位,主要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不够细化。

  “得失寸心知。”好的方面可以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宜尽快改进。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 篇5

  这次的公开课,安排的内容是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我来说,苏轼一直是心中的偶像。而这篇散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头萦绕。

  文章很短,只有85个字,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么呢?翻阅了课程纲要,查看了整个单元的设计说明,初步确定为:一把握重点文言词汇,二欣赏写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本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上交流重点句和疑难句。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从“月”字入手,顺便也欣赏写景佳句。

  就这样设计出初稿进行了试讲,同事们纷纷给出了意见。尤其是欣赏写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处,过于单薄。因为在准备时,看到许多教学设计都抓了“闲人”一词,我便想跳出这一藩篱,结果没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于浅薄。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见后,我把“月”与“闲”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月景,抒闲情,因月生闲情,因闲情而赏月,两者本就紧密相关。

  在具体设计中,“闲”字的领悟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得到证实,学生普遍对“闲人”的含义存在疑惑。预设就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而且学生通过背景的了解,已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东坡”别号的来历,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闲情”的真正含义所在。同时,借助《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作者那种因月释怀,却终难放下的复杂心绪。

  而在“月”景的赏析中,一是紧扣了文本,通过修辞等方面感悟妙处。二是利用音乐,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感知。这里,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引发出文章的艺术特征,接着,在乐曲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老师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无一物,却又蕴含一切,包容一切。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愤懑,被贬谪的凄苦,被冷落的落寞……什么功名、才华、抱负、欢喜、忧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虚无。此时,此景,我已与东坡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心中默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思绪也在月光下无声洒落……只是一个“盖”是把人从梦幻中唤醒,回到纷扰的现实,发出“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的感叹。

  在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我板书下“长夜两闲人,月洗一片心”两句。这正是我对本文的一点总结,一丝感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谢这“月”洗涤我一片凡心,给予我这一课时的安宁。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08-31

《记承天寺夜游》09-11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文言现象09-21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原文翻译及赏析08-16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08-30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08-30

记承天寺夜游 反思08-30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08-31

《记承天寺夜游》特色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