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时间:2022-03-23 15:18:31 季羡林 我要投稿

季羡林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季羡林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希望有所帮助!

季羡林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原文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卒年(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

  1941年获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感

  人民大道被丛丛的落叶所拥簇,连滤过的太阳也是翠绿色的。

  在天一图书店的道上,远远地看到俩位老人在行乞,还记得很早以前她们也在,衣着质朴而陈旧的衣服裤子,脸孔干洁,淡黄却无失微笑,我都是在她们的塑料饭盒上面上一些钱币,我无需理睬她们是不是没拿钱,一位活了近半世纪的人心里早就产生了自身的自尊,她们会出去行乞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苦处,我能竭尽所能来协助她们。

  尽管我没遇上过,但我对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深恶痛疾,或许是源于本能反应,她们拥有两手却不认真工作,拥有大脑却不努力思索,拥有两脚却不踏踏实实,这类人更应当被指责,对比于那俩位老人,早就踏入垂暮之年,日常生活自立已是难题,行乞仅仅一种迫不得已的方式,她们理当被大家所重视,去协助。

  大家一些人常埋怨自身的人生。自然环境时,却挤得到時间去几班KFC,逛几回ktv,从她们的身上我看不出来哪些好获得的,我觉得她们才应当被指责,被指责。

  但我经常只听过乞讨者被鄙视,却从没听闻她们这种人被鄙视的。

  这简直怪异啊?

【季羡林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相关文章: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阅读答案10-23

读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感范文11-12

我与季羡林的散文07-13

我与季羡林的散文随笔07-19

论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11-20

季羡林散文朗诵10-31

季羡林《赴瑞士》散文07-22

做人做到季羡林散文07-12

季羡林散文描写摘抄11-04

季羡林散文欣赏之漫谈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