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时间:2023-06-13 12:20:28 王娟 李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欢迎大家阅读。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论及李贺诗歌特点,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雄奇险怪”、“虚荒诞幻”,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晚唐的杜牧,他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说:“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说:“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谐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观李贺诗歌,这一特点确实十分突出。当然,这只是李贺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其诗歌还具有平淡自然、风骨劲健等盛唐诗的特点。

  盛唐是一个诗人陪出,诗歌极度繁荣的时代,后人在形容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时往往用“盛唐之音”加以概括。吴相洲先生把“盛唐之音”概括为四个特点: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中唐诗人群体回看盛唐诗歌,深感好题材、好字句都已被盛唐诗人写尽,于是就别辟溪径,朝另一方向发展去。李贺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一部分诗歌确实与是卓尔不群,与盛唐诗风大异,显示出创新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离盛唐未远的诗人,李贺诗歌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盛唐诗风的影响,呈现出“盛唐之音”的特点。下面就具体论述。

  一、骨力遒劲的特点

  所谓骨力遒劲,“是指盛唐所普遍具有的宏伟壮丽、骨气充盈的特点。具体表现便是神完气足、意兴超迈。”4从中唐诗人的整体创作来看,诗歌中具有骨力遒劲特点的已经不多,因为中唐诗人们所处的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们过多的关注自身的存亡,而很少有盛唐诗人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了。吴相洲师认为“遒劲骨力的普遍丧失,是中唐前期诗歌相对于盛唐发生的最大变化。”“到中唐后期,社会稍趋安定,……诗人折精神境界也有所提高,作品中的风骨也随之加强。”并认为“其中最接近盛唐风骨的是李贺的一些诗作。”5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具有“风骨遒劲”特点的诗作。如《南园》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叛乱、建功立业的理想。诗歌气势奔放、一气呵成,语句中充满豪迈之情,有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与盛唐诗人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颇为神似。

  此外,《马诗》其五也能体现出风骨遒劲的特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境界阔大壮美的图画:黄沙万里,在月光的照射下像是一片片白雪,十分壮观,颇具盛唐气象。燕山之上的一弯新月,又给此景铺上一层清凉的感觉。后两句是抒发自己沟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此外,李贺还有不少诗歌或诗句都具有盛唐诗风的特点。如《秦王饮酒》:“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气势何其奔放,语言何其豪迈,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再如《走马引》:“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白虎行》:“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可谓是“神完气足、意兴超迈”。从以上例子来看,李贺诗歌确实充满了盛唐诗人的骨力遒劲的特点,有些诗句也丝毫不亚于盛唐诗之作的豪迈。

  二、平易自然的诗风

  把“平易自然”这种诗风用在李贺身上,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因为李贺诗歌一向是以“荒诞虚幻”而著称的,“平易自然”好像离他太远了,但如果仔细查看李贺诗歌,还是有一些诗作呈现出这种风格的。如《南园》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此诗有时光易逝、青春不在之感。一朵朵鲜红的花朵像少女粉红的脸腮一样可爱、美丽。可是花虽美丽,怎奈好景不长,日暮时分,花朵即随风飘落,凋落了一地的灿烂,给人以淡淡的忧伤。诗中将花朵比喻为“越女腮”,是化用了昭明太子《十二月启》中的诗句:“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而李贺的诗句更具灵动之感。

  《南园》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此诗所展现的是一幅自然山水图景:碧绿的春水随风荡漾,燕子在春水边盘旋,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多么灵动的景色啊!在这样怡人的景色中坐在水边垂钓,是何等的惬意。此诗不追求技巧,不刻意雕琢,完全是随心而出。虽然中唐其他诗人也有追求平淡自然的,但读来总觉的有刻意雕琢之感,如韩翃《宿石邑山中》:“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雨照,湿竹暗浮烟。”这些诗句“读来也不失平淡流畅,但总是能让人感觉到其中的工巧。”6与之相比,李贺此诗就自然多了,而且意境上也与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相似之处。

  再如《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开篇从大处着手,写田野的开阔、明静,风清月白。池塘中的水又清又深。用平白的语言展示给人们一派秋夜田野风光。此诗境界幽境,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李贺作为中唐诗人,大体上已经摆脱了盛唐之风的特点,更多的是另辟溪径,而形成自己“险怪”的诗风。决定诗人写作风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几点是行为风范、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盛唐诗人那种“好为帝王师”的风范,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都决定了盛唐诗人们的诗歌呈现出骨力遒劲的特点。而李贺是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都和盛唐诗人有了很大差别,虽然也有的诗歌呈现骨力遒劲的特点,但已缺少盛唐诗风的那种充盈之气。有的诗歌是平淡自然,但也缺少盛唐诗歌那种境界幽远的境界。以上只是从李贺现存诗歌中总结出除“险怪”之外的另一种诗歌特点,以说明李贺诗歌不光只有雄奇险怪,也有平淡自然、骨力遒劲的一面。

  扩展:人物生平

  宗室王孙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796年),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仕途失意

  元和二年(807年),李贺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元和三年(808年)春,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英年早逝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不甘沉沦,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撰写《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

  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左补阙、右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主要影响

  作品题材

  借古讽今题材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

  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

  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

  ③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

  ⑤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种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⑥讽刺宦官专权、乱政无能的,如《吕将军歌》《感讽五首》(其二)《感讽六首》(其二、四);⑦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

  ⑧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

  ⑨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

  ⑩反映少数民族军事活动的,如《黄家洞》。

  发愤抒情题材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赠陈商》《送沈亚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神仙鬼魅题材

  雁门太守行

  李贺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于《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等诗肯定了万事万物的变化,指出了沧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神弦》、《苦昼短》等诗更是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叙》),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其诗句如“楚魂寻梦风飕然”(《巫山高》)、“嗷嗷鬼母秋郊”(《春坊正字剑子歌》)、“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纸钱塞鸣旋风”(《神弦》)、“回风送客吹阴火”(《长平箭头歌》)等等,乍读只觉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作者笔下,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有人说李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当天。”这种见解未免过于偏狭,李贺写鬼与其说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说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咏物等其他题材

  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像《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态度(一说新婚燕尔描写自己的妻子)。

  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语言悲冷凄苦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别具一种魅力。

  选词炼句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选择物象

  元代孟肪曾说:“读长吉《十二月乐词》,其意新而不蹈袭,句丽不淫,长短不一,音节各异。这组诗在选取物象和意境上全避熟典,诗中二月不用折柳,三月不用桃李,五月不用蒲艾,七月不用牛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写登高。这是那些只会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的酸穷文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再如其代表作《秦王饮酒》,诗歌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与其所有咏古诗一样,其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自己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

  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中国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青年诗人那样偏嗜描写衰老、死亡的事物,翻开长吉诗集,这类意象触目皆是,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统计结果表明,上述字眼在李贺诗集中共出现440余次,平均每首诗出现两次,出现最多的为“老”字(48次),其次是“寒”字(34次),“断”字(33次),“愁”字(24),“死”字(20次)。《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诗鬼李贺

  常用鬼意象: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余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们目为“鬼材”、“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到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在李贺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有刘彻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有冷雨中的秋坟鬼唱,恨血千年。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历史评价

  唐代诗人杜牧: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贺集序》)

  五代刘昫、赵莹等: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①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②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新唐书》)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指李白)为敌,杜陵非其匹也。(《唐诗评选》)

  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先舒: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诗辨坻》)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世传李贺为诗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诗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贺乃魔耳,魔能眯闷迷人。(《唐诗镜》)

  清代诗人沈德潜: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唐诗别裁集》)

  清代医学家薛雪: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一瓢诗话》)

  清代诗人黎简:①从来琢句之妙无有过于长吉者。②细读长吉诗,下笔自无庸俗之病。③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④每首工于发端,百炼千磨,开门即见,至其骨力劲险,则温李两家俱当敛手。⑤长吉诗似小古董,不足贡明堂清庙,然使人摩挲凭吊不能已,其体未纯而情有余也。(《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

  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

  清代诗文家姚文燮:诗至六朝以迄徐、庾,《骚》《雅》、汉、魏浸失殆尽。正始之音,没于浮哇,识者伤之。唐诗自开元、天宝而后,愈趋卑弱……(李贺)力挽颓风,不惟不知有开、宝,并不知有六朝,而直使屈、宋、曹、刘再生于狂澜之际。(《昌谷诗注·凡例四则》)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苏雪林:他做诗时思想每能曲折地透进几层,故一平常观念也能写成奇语,好像太阳射过三棱镜,映出璀璨的七色光线一样。他从六朝宫体采取香艳的感情和华丽的辞藻,使诗恢复了美。(《唐诗概论》)

  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贺乐府歌诗盖上承梁代“宫体”,下为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开路。详宫体之势,初唐以太宗之好尚,一时甚盛;至盛唐而浸衰,至贺而复振焉。……贺既以词为主,用奇僻济宫体浮艳之穷,其《还自会稽歌》《金铜仙人辞汉歌》,又有如杜牧所称“求取情状,离绝远去”者,则其见重于世,盖自有故。(《李贺年谱》)

  鲁迅“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①(王勃)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②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中国现代学者钱锺书《谈艺录》:①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②盖长吉振衣千仞,远尘氛而超世纲,其心目间离奇俶诡,鲜人间事。所谓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古人以与太白并举,良为有以。

  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被称为“诗鬼”的李贺,26岁就离开了人间,但并不影响其长吉体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相关文章:

李贺的诗歌特点12-07

李贺诗歌特色分析06-08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11-01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02-07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12-13

李贺诗歌独创性的成因04-17

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02-06

李贺的名言04-28

李贺的简介04-12

李贺的诗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