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写的图片

时间:2020-11-25 14:38:45 李清照 我要投稿

一剪梅李清照写的图片

  引导语:李清照为何写《一剪梅》?他为什么喜欢梅花?下面是有关这首词的原文知识与图片资料,与大家分享阅读。

一剪梅李清照写的图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引导法 体验式 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作业:

  ①、《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

  ②、《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师示范解析。

  A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B史传材料与后人评述:

  ①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②朱熹眼中的“五君子”:汉代诸葛亮,唐代杜甫、颜真卿、韩愈,北宋范仲淹

  ③闻一多评价: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C杜甫诗解析:

  杜诗中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传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时也借诸葛亮的贤愚同归,表达自己伤乱思乡之情,国家动荡之伤,身世悲苦之感。

  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报国无门,因此遗憾壮志未酬,感慨晚年处境孤苦,个人遭遇悲惨而无可奈何,无论在那一首诗中,我们都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荧荧泪光。

  3、知人论世法: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二、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李清照的《一剪梅》。

  讨论问题:

  1、这首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花”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中提到的“花”所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中“闲愁”如何理解?比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答案解析:

  1、“花自飘零水自流”:青春易逝之花

  “奴面不如花面好”:幸福甜蜜之花

  “人 比 黄 花 瘦”:思念憔悴之花

  2、前期闲愁:物质条件优越、夫妻感情深厚、女性多愁善感。后期深重的国破、家亡、夫死之仇。

  三、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深入欣赏其中的内容和旨趣。

  四、布置作业: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陆游的《书愤》和鲍照的《拟行路难》,自选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一剪梅李清照写的图片】相关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扩写参考01-12

李清照的《一剪梅》02-21

一剪梅的李清照01-04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02-18

一剪梅李清照的风格02-20

一剪梅李清照的鉴赏02-16

一剪梅的李清照注音02-15

李清照的一剪梅拼音02-06

关于李清照的一剪梅02-04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