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词品鉴

时间:2020-09-28 16:22:46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的诗词品鉴

  李清照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清照的诗词品鉴,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李清照的诗词品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词,从当时到当今,大多词评家都集中赞赏她的十四个叠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回顾了诗中用叠字的历史,列举了诗中一句用三叠字,连三字者,两句连三字者,有三联叠字者,有七联叠字者,只有李清照,“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还有人指出,元朝著名曲人乔吉的《天净沙》词中,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之句,是“由李易安‘寻寻觅觅’来”。

  叠字的使用,千年来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固然在于韵律的特殊,因为叠字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的特点;其次在诗歌中如此大规模地运用,确系空前绝后。但若从修辞技巧来说,这样连续性的叠字并不是越多越妙,太多也可能给人以文字游戏的感觉。如唐刘驾的“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前面两个字叠字不但是多余的,还可能造成单调繁冗,像韩愈《南山诗》的“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暗暗树墙垣,架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一口气连用了七个对仗的叠字,也是十四个字,却给人牙齿跟不上舌头的感觉。而李清照这里同样是十四个叠字,却用得轻松自如。这除了与她用的都是常用字有关,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情感。

  她使用叠字的成功在于表达感情特征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起笔就是“寻寻觅觅”,这是没有来由的。寻觅什么?自己不清楚。寻到了没有呢?没有下文。接着是“冷冷清清”,与“寻寻觅觅”没有逻辑的因果。再看下去,“凄凄惨惨戚戚”,问题更为严重了,冷清变成了凄惨。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情绪,是孤单的,凄凉的,悲戚的,这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弄出个“寻寻觅觅”来呢?一个寻觅不够,再来一个,又没有什么寻觅的目标。这说明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寻觅什么,原因是她说不清自己到底失落了什么。这是一种不知失落的隐忧。在《如梦令》里,她还隐隐感到自己失落了的是青春,别人不知道,她知道。她是不是有点孤独?不太清楚,但是她不凄惨,至少是不冷清。而在这里,她不但孤独、冷清,而且凄惨;一个凄惨不够,再来一个;再来了一个还不够,还要加上一个“戚戚”,悲伤之至。她朦朦胧胧地感到,自己失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她体验着、孤独地忍受着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和她词中叠字里断续的逻辑一样,是若断若续的。这样的断续造成了一种飘飘忽忽、迷迷茫茫的感觉。这是第一个层次,就是沉迷于失落感之中,不能自已、不能自拔。

  下面转到气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调养身体吗?照理应该是。但是从下文看,最难将息的可能不是身体,而是心理。为什么?她用什么来将息、调理自己的身体?用“三杯两盏淡酒”。喝酒怎么调养身体?是借酒消愁吗?但酒是淡酒,不太浓。这个“淡”字,其实是全词情感性质、意象色调在程度上统一和谐的表现。淡酒,不仅是酒之淡,其联想是情感性质的不确定、缥缈。李清照所营造的“寻寻觅觅”,是不知道在寻觅什么,也不在乎寻到了没有。因而其程度,是不强烈的、朦胧的。淡酒的淡,就是在这一点上与之呼应,为之定性的。虽然“淡”,却仍然是酒,而不能是茶。那种“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情调,在程度上是不够强的。酒的性质就是情感的性质,酒的分量就是情感的分量。这种分量是很精致的,分寸上是很精确的。这淡酒,不是杜甫那样的“浊酒”。“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与“潦倒”联系在一起的'(“潦倒新停浊酒杯”),与经济上的贫困相关。李清照写的不是这个。当然也不是“美酒”,李白的“新丰美酒斗十千”与“咸阳游侠少年”联系在一起,那种酒代表一种豪情,与李清照的精神状态也相去甚远。李清照的精神状态,只能以一个“淡”字来概括。

  李清照这里的“淡”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引出下面的大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打发这漫长的日子。但是这个淡酒可能太淡,敌不过“晚来风急”。风急了,太冷,酒挡不住寒气。淡酒本来是用来抵挡晚来的寒风的,虽然无效,却因风而把李清照的视觉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地面转向了天空,“雁过也”。这个“也”字极富韵味,是突然冒出来的语气词,有当时口语的味道。这个“也”字,是不是有点喜悦轻松的语气?大雁是季节的符号,说明秋天来了。加上“却是旧时相识”,本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是李清照却乐不起来。绿肥红瘦,春光明媚,尚且悲不自禁;秋天来了,群芳零落,她更加悲凉了。这种悲凉,又因旧时相识而显得愈加沉重。这个雁,还有一层暗示:鸿雁传书。早年她给丈夫的词中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岁月催人老,加上写此词时,已是“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即便大雁能传书,也无书信可传,这自然更令人黯然神伤。空间视野开阔了,心情却没有开朗,大雁激起的是时间感,一年又过去了。暗示失落感来自时间之快,也就是警觉年华消逝的速度。失落感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不再迷迷蒙蒙了。这是第二个层次,“将息”的心理调整不但失败,反而加重了悲郁之情。


【李清照的诗词品鉴】相关文章:

《浣溪沙》李清照诗词12-22

李清照的诗词15篇12-06

李清照的古诗词12-05

李清照写的诗词名句07-28

李清照诗人的诗词名句09-28

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推荐12-22

李清照诗词语句12-06

李清照诗词名句举例09-27

李清照描写春天的诗词赏析12-04

李清照《怨王孙》的诗词赏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