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

时间:2020-11-27 09:05:00 李商隐 我要投稿

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

  李商隐开创了无题诗的先河,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是怎样的呢?

  自李商隐研究协会成立以来,人们对其人其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然而,研究者们对其无题诗歌的研究,却意见纷纭,诸多歧解。人们在探究诗歌意义的过程中争论不休,反而忽略了无题诗作为一种新文体的独创意义,从文体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笔者以为,一种新文体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它与文学传统、作家个性、风格、文学思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题诗的产生,显然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数量也少,但不管有意无意,这些诗歌的质量高,影响大,千古传诵却又难以模仿,还是值得关注的。无题诗形式不一,笔法多样,经历了一个孕育、诞生、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李商隐无题诗的独创性在于,从文体学的角度,它在文学史上是首次如此成熟、精巧地开拓了心灵感受的文体形式,抒写的笔法极其新巧,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一、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界定

  称李商隐的无题诗前无古人,并不为过。李商隐的无题诗有自己的独特性,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文体学的角度进行界定,须是李商隐的诗歌全集中署为“无题”的才准确。现存唐诗中,在李商隐之前,以“无题”为诗题的,只有卢纶的一首七律:

  耻将名利托父亲,只向尊前乐此身。才大不应成滞客,时危且喜是闲人。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唯夸漉酒巾。

  诗歌写的是才士滞留赋闲的牢骚,意思显豁。至于到底是原题如此,还是因为题目散佚后编录者署以“无题”,似乎很难下定论。与李商隐同年代而年辈略长的李德裕也有一首五绝《无题》:

  松倚苍崖老,兰临碧涧衰。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

  诗中用山阳闻笛的典故抒发伤旧之情,创作年代不详。卢纶和李德裕的.无题诗数量少,流传不广,影响不大。而李商隐的无题诗从数量、质量及流传程度看,都显然超越前人。

  考察李商隐无题诗歌诸篇,“八岁偷照镜”篇一般认为是少时所作,《无题二首》(“昨夜星辰”与“闻道阊门”)作于任职秘省期间,都是李商隐二十岁左右创作的作品。故李德裕此诗创作时间未必早于李商隐《无题》诗。即便李德裕《无题》年代早于李商隐《无题》,除此之外李德裕也没有其他类似的无题诗。故独立创作无题诗并取得较高成就的第一人,非李商隐莫属。

  李商隐诗集中以“无题”为题的诗,清人冯浩的《玉生诗集笺注》有二十首。武汉大学郑在瀛在其著作《李商隐诗集今注》说:“李商隐诗集中的爱情诗总共一百多首,其中《无题》诗只有十七首(仅‘万里风波一叶舟’一首不属爱情诗)。”安徽大学刘学锴界定是十四首。笔者以为,从文体学的角度,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印证是十四首。它们是《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照梁初有情)、《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花)、《无题四首》(来时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随急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无题》(近知名阿侯)、《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另外有六首,虽题为“无题”,但从内容上看,与认定的十四首区别较大,研究者对此也有合理的辨析。如与五律《蝶》《初来小苑中》合题为《蝶三首》的另两首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内容与蝶无涉,《唐音统谶》将此二首七绝改题为《无题》,但并无任何版本依据。此二首当是如集中《赠歌妓》一类冶游赠妓之作,失去原题后与《蝶》(初来小苑中)相连,遂统题为《蝶三首》,当改题为“失题”。原与五古“八岁偷照镜”合题为《无题二首》的五律“幽人不倦赏”,冯浩称“必有题而失之”,纪昀谓其系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误合为一,说法也可靠。《留赠畏之》今本共三首(席本即题《留赠畏之三首》,后二首七绝(待得郎来;户外重阴)与留赠畏之题意毫不相干,冯浩云“赵氏刊《万首绝句》作《无题二首》”。实则此二首亦为原有题而失之,遂与前题《留赠畏之》合为三首。此外,《无题》(万里风波),内容为怀古思乡之情,与其他十四首《无题》写男女之情迥然有别,又置于集外诗,纪昀认为此篇系“佚去本题而编录者署曰无题”,说亦有理。十四首《无题》包含了律、绝、古风等多种文体,形式灵活,内容丰盈可观。

  二、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变化

  纵观李商隐的文学创作经历和成长经历,通过阅读李商隐的文章,可以依稀看出,无题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孕育、诞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无题诗并非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遵循着某种社会创作思潮或者个人成熟的创作理想而大量创作的,它的产生是断断续续的一个过程。受着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熏陶的诗人,根据自己的抒情需求,无意地写下了无题诗。阅读十四篇无题诗,读者可以发现,诗歌抒发的情感极其细微复杂,确实不好命名,诗人才署以无题。

  从诗歌体裁上看,十四首《无题》,五古、七古、五言六句小律各一首,五律二首,七律六首,七绝三首,覆盖了除五绝、五排以外的古近诸体。这一情况表示,李商隐在进行摸索,看哪种诗歌形式最适合他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联系李商隐的文学思想,他是一个善于多方面向前人学习、同时不失个性的作家。李商隐留存的六百多首诗歌,有屈原、杜甫、李贺乃至徐陵、庾信的学习痕迹。李商隐受宋玉的影响特别深刻,这使他擅长各种诗歌体式。在创作思想上,李商隐张扬个性,反对墨守成规。李商隐文《上李尚书状》云:

  某始在弱龄,志惟绝俗。每北窗风至,东皋暮归,彭泽无弦,不从繁手;汉阴抱瓮,宁取机心?岩桂长寒,岭云镇在,誓将适此,实欲终焉。

  在创作中,他确实做到了“志惟绝俗”,做诗力求别具一格。虽然某些诗歌用典有“獭祭鱼”之嫌,但大部分用典巧妙精当。著名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把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两个互不相干的典故有机地结合,产生了无限的涵义,引人遐思。   《上崔华州书》“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对此,李商隐颇不以为然,他主张作文时“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对一个成熟的作家而言,他的诗歌与文章是相通的,作文不循师法,自出机杼的主张,在诗歌中也能体现。

  后人对李商隐诗歌独创性早有评论。张戒《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特别指出李商隐诗歌的闪光点“奇趣”,在无题诗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正是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立的创作个性形成了李商隐创作无题诗的契机。他最早写的一首《无题》采用五古的体裁。题材则取闺中少女幽闭的生活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文如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能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诗中采用民歌形式描摹一位闺中少女聪明美丽,才艺俱佳,然而她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至待嫁之年,悄然生悲,黯然泪下。这位少女的形象无疑带着诗人自己的痕迹,诗中流露出对受束缚少女的同情,抒发了自伤的情怀。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却又家世衰微、人微言轻的诗人,李商隐有着难言之隐。写这首诗时,李商隐未及弱冠,才名崭露头角,虽然受令狐楚赏识,但寄人篱下的感觉仍然强烈,命运实际上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出头之日难以预料。这种一箭双雕的写法,发端于李商隐对女性天然的同情和赞美。幼年丧父的他,在母亲的辛勤抚养下长大,使得他对女性充满亲近和保护的心理,影响到诗歌创作,当必须要借助诗歌抒发一些不便对外人言说的心思时,便采取无题这种方式,并采用女性题材。李商隐《别令狐拾遗书》曰:“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善相宜。’前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秘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轴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狂走远飙耳!”对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了愤恨不平,抒发了否定和背叛的愿望。第一首无题诗要反映在这种同情的愤激下夹杂自己少俊多才、忧虑仕进的心理,是很隐曲的,因而也不好命题。“无题”其实是最恰当的诗题了。

  然而,较之其他体裁,李商隐更擅长七律。所以,在他尝试了五律《无题》:“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之后他转向了写七律。五律的这首《无题》写得不错,借一位女子的不平来抒发自己秘书省考试中遭遇的不平等对待,但李商隐对七律这种体裁驾轻就熟,他更钟爱运用七律这种体裁。他的咏史诗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几乎肩及杜牧,其中很多首名作都是七律。如著名的《咏史》就是一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十四首《无题》中有七首是七律,占了总数的一半,说明李商隐在体裁的甄选中最后选择了七律,这使他有意无意间把无题诗推向了成熟。

  用七律写就的《无题》,多有名句传世。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如何雪夜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这些诗句的突出特点是对爱情生活的场景或心理描写非常传神,不仅把李商隐在爱情生活中的特殊体验写得淋漓尽致,更贯穿诗人生活的各个侧面。试以《无题四首》(其二)为例:

  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呲锁烧香如,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在春雷细雨中萌发的强烈春心,既不能深闭固藏,又无法强行压抑。无论是像韩寿贾女生遂眷属,还是如曹植甄女死荐枕席,相思之情总如春花争发。即使屡经灰灭,也不能自己。

  无题诗中的主人公感情总是痴情缠绵,深挚痴顽。即使在因离别间隔引起的苦闷、怅惘、伤感、痛苦乃至幻灭中,也总是有温馨的追忆、深情的期待、坚韧的追求,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甚至带有一点爱情至上的意味和强烈的殉情色彩。

  历览中国古代爱情诗,除了民歌和学习民歌得其神的作品外,真正具有爱情诗歌品味的不多。封建婚姻,义务与责任往往多于爱情。婚前的爱情既被视为非礼,婚后的爱情又很少有人诉诸笔端,因此文人爱情诗中写夫妇爱情的很少。如果写到爱情,也多半是些浮艳的事。这类情诗,流品颇杂。齐梁陈隋初唐的宫廷艳诗,由于帝王、贵族文人生活与思想感情的影响,往往流于对女性外在姿容体态的赏玩乃至流露出对女性的狎亵。初盛中唐的文人爱情诗中品味较高的,主要还是那些脱胎于乐府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提高的作品,如张若虚、崔国辅、崔颢、王维、李白、刘禹锡等人之作。但中唐元稹开始的艳诗,则带有明显的封建文人夸示艳遇的色彩,不时流露出市井庸俗之气。他们对爱情的描写,往往更津津乐道于女子的容貌、体态、衣着,甚至男女的调情欢会,如元稹的《会真诗》就写得很露骨。元稹之后的温庭筠等人的艳诗也往往流于轻艳,甚至

  于冶荡。爱情诗歌发展到晚唐,可以说是走上了歧路。而李商隐所独创的无题诗,正是与流俗格格不入的另外一种特殊的情感日记诗。其创新性在于,十四首无题诗,不仅没有任何艳亵的描写,甚至连妇女的姿容体态都很少涉笔。它注重的是心灵,是真挚的爱情而非单纯的欲念,是双方心灵的情投意合而不是对美好躯壳的迷恋。在无题诗中,李商隐把古代文人的爱情诗真正提升到纯粹感情的领域,实现了由欲到灵的提升,使爱情诗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纯粹情诗。

  三、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价值

  李商隐的无题诗开辟了一种新的唐诗文体,形式灵活多样而又不失律、绝、古风等常态。惯用各种体裁写诗的李义山,驰骋于诗歌的王国,在厌倦了命运之多舛、爱情之悲凉、仕途之煎迫及生活之飘零后,以诗为媒,为自己创造了无题诗这种情感日记体。李商隐的无题诗属于心灵所有,创作时如月夜下的野泉,兀自清凉兀自流淌,是一种累积的人生印记,里面纵横交错着各种感遇,不宜用具体的人事去求甚解。总之,对唐诗来说,李商隐的无题诗丰富了诗歌的文体形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在内容上,李商隐的无题诗不拘一格,随物赋形,随感而发。时至今日,李商隐的无题诗仍在启发后人不断地模仿,模仿者也将个人难以公开的奥秘心灵感受用无题诗写出。然而,因个人心灵如冰山一角难以使人窥探到真相,使读者不得其解,后人的模仿因个人气格和才情及人生经历种种皆不如义山,所以,难以引导新一代爱情诗歌的潮流,从文体学上说,这种个人的独创在文学史上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终究不能成大气候,未免遗憾。

【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相关文章:

李商隐的无题诗翻译11-16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赏析12-12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手法12-19

李商隐无题诗加赏析12-13

关于李商隐无题诗赏析12-05

李商隐无题诗词中英对照版02-26

无题诗词鉴赏06-27

李商隐的屏风12-21

李商隐的诗12-10

李商隐的爱情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