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五之一 秦观

时间:2020-11-25 14:41:57 秦观 我要投稿

如梦令 五之一 秦观

  引导语:《如梦令·五之一》是宋代秦观创作的诗词,下面就是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如梦令·五之一》

  秦观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

  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其二(宋·秦观)

  遥夜沈沈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评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词中通过夜宿驿亭的描写,绘出贬谪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旅途中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绪。

  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 ,“遥夜”即长夜,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紧接“沉沉”的叠字,将长夜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 。一句尤妙在“如水”的譬喻。

  是夜长如水,是夜凉如水,还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不限制在何种性质上相“如”,只说“如水”,让读者去体味。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义的写法,有所创新 。次句点出地点。“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一般都远离城市。驿站到夜里自是门户关闭,但词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意味。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 ”;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 。“驿亭”本易使人联想到荒野景况以及游宦情怀,而“风紧”更添荒野寒寂之感。作者虽未言情,但景语中亦见出其情。

  “梦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烦恼情绪。沉沉寒夜做一好梦 ,更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梦破”大约与“鼠”有关,客房点的是油灯,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不免弄出些声响。人一惊梦,鼠也吓咆了,但它还舍不得已到口边的美味 ,远远地盯着灯盏。“鼠窥灯”的“窥”字,用得十分传神。它那目光闪闪,既惶恐,又贪婪 。昏暗灯光之下这一景象,直叫人毛骨悚然,则整个驿舍设备之简陋、寒伧,可窥见一斑。能否捕捉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往往是创造独特的词境的成败关键。此句与下句间,有一个从夜深至黎明的时间过程 。下句之“送”字、“侵”字都锤炼极佳。天犹未明 ,“晓”的将临是由飞“霜”知道的,而“霜”的降临又是由“寒”之“侵被”感到的`。

  “无寐,无寐”的重复,造成感叹语调,再联系“风紧”、“鼠窥灯”、“霜送晓寒”等等情景,可以体味出无限的感伤。古时驿站常备官马,以供来往使者、官员们使用。而“门外马嘶人起” ,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这不仅是写景,从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同时,“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难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此词不直写心境,而是写一夜难寐的所见、所闻、所感。词写长夜沉沉,驿亭风紧,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真实谪徙羁旅的苦境与凄情。

  其三(宋·秦观)

  幽梦匆匆破后。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

  回首。回首。绕岸夕阳疏柳。

  其四(宋·秦观)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其五(宋·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注释】

  《汉语大词典》:如梦令(如梦令)  拼音:rú mèng lìng

  (1).词牌名。 宋 苏轼 《如梦令》注:“此曲本 唐庄宗 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庄宗 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2).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汉语大词典》:秦观(秦观)  拼音:qín guān秦 代的宫阙。《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终南 表 秦 观, 少室 迩王城。” 李善 注引《史记》:“ 始皇 表 南山 巅以为阙。 南山 ,则 终南 也。”

  《汉语大词典》:杨柳(杨柳)  拼音:yáng liǔ

  (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收。”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汉语大词典》:杨枝(杨枝)  拼音:yáng zhī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馀,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卮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汉语大词典》:春色  拼音:chūn sè

  (1).春天的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 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里身上越难过。”

  (2).喻娇艳的容颜。 宋 柳永 《梁州令》词:“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小女以蒲柳弱质,几萎秋霜,得赐龙凤仙膏,再生春色。”

  (3).喻喜色。 宋 陶谷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 师德 为齿牙春色。”《西游记》第十二回:“ 萧瑀 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

  (4).指脸上的红晕。《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与 柴进 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

  《汉语大词典》:沈香  拼音:shěn xiāng亦作“沉香”。

  (1).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又名“伽南香”或“奇南香”。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 交趾 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 清 赵翼 《石蟹》诗:“木浮乃有沉香坚,石沉乃有浮磬薄。”

  (2).指用沉香制作的香。 唐 李白 《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3).文学故事人物名。 华山 三圣母 的儿子,由父亲带在人间抚养。曾因抱不平打死权相之子。后来知道母亲被舅父 二郎神 压在 华山 下,就力战 二郎神 ,斧劈 华山 ,救出母亲。 元 张时起 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曾铺叙其事,惟今已不传。后流行于说唱文学中,并改编为各种戏曲剧目,如京剧《宝莲灯》即演其事。

  《汉语大词典》:玉腕  拼音:yù wàn洁白温润的手腕。亦借指手。 南朝 宋 刘铄 《白纻曲》:“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唐 王勃 《采莲曲》:“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宋 苏轼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诗:“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 清 刘献廷 《数珠》诗:“百人数珠缠玉腕,爱他名唤美人蕉。”

  《汉语大词典》:不胜(不胜)  拼音:bù shèng

  (1).无法承担;承受不了。《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尹知章 注:“胜,堪也。谓不堪自养,故为累。” 唐 岑参 《终南东溪口作》诗:“沙平湛濯足,石浅不胜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见吾儿 王雱 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 端木蕻良 《乡愁》三:“四个薄铁的轮子若不胜其苦地在地下滚着。”

  (2).不尽。《晏子春秋·外篇上三》:“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史记·项羽本纪》:“夫 秦王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唐 柳宗元 《贞符》:“不胜 唐 德之代,光绍明浚,深鸿厖大,保人斯无疆。”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十岁则 贾逵 暗诵六经……十岁以上不胜书矣。”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这些都经剧作者描写过,正是举不胜举。”

  (3).非常;十分。《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不胜至诚,没死自陈。”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车殆马烦,不胜困惫。” 马南村 《燕山夜话·创作新词牌》:“如有热心的朋友,愿意试一试,则不胜欢迎之至。”

  (4).制伏不住;敌不住。《管子·正世》:“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史记·高祖本纪》:“ 九江王布 与 龙且 战,不胜,与 随何 閒行归 汉 。”

  (5).不超过。《礼记·表记》:“ 虞 夏 之文,不胜其质; 殷 周 之质,不胜其文。”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6).方言。不如。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六章:“我想照那样子办合作社,什么作用也起不了,还不胜不办。”

  《汉语大词典》:金斗  拼音:jīn dòu

  (1).饮器。《吕氏春秋·长攻》:“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 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 高诱 注:“金斗,酒斗也。金重,大,作之可以杀人。” 宋 孔平仲 《怀井仪堂》诗:“金斗倒垂交劝饮,玉蟾分面各题诗。” 清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把酒一气喝完,放下金斗。”

  (2).熨斗。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宋 贺铸 《菩萨蛮》词之六:“舞裙金斗熨,绛襭鸳鸯密。”

  (3).指金印。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王琦 汇解:“谓金印如斗大。”

  (4).筋斗。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收了铺儿,往钟鼓司学行金斗去来。” 明 于慎行 《谷山笔麈·杂考》:“惟掷倒不知何法,疑即翻金斗也。翻金斗,字义起于 赵简子 之杀 中山王 。后之工人以头委地而翻身跳过,谓之金斗,想其形类为名耳。” 清 吕种玉 《言鲭·翻金斗》:“伎人以头委地,而翻斗跳过,且四面旋转如毬,谓之金斗。”

  《汉语大词典》:消瘦  拼音:xiāo shòu谓身体消减变瘦。 唐 宋之问《江南曲》:“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元 钱霖 《哨遍·耍孩儿》套曲:“不思日月搬乌兔,只与儿孙作马牛,添消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大少爷一病三月,从来没有退过烧,医生换过二三十个,非但不能愈病,并且日见消瘦。” 巴金 《还魂草·某夫妇》:“新近消瘦的脸庞又显得有了生气。”

【如梦令 五之一 秦观】相关文章:

如梦令 秦观03-01

如梦令 五之二 秦观04-16

如梦令 秦观 翻译05-24

如梦令秦观意思11-30

如梦令秦观译文11-29

如梦令秦观翻译11-29

如梦令春景秦观04-26

如梦令 秦观 赏析04-23

秦观的如梦令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