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墉风·干旄

时间:2020-11-20 12:59:57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墉风·干旄

  原文

诗经·国风·墉风·干旄

  孑孑干,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之?

  孑孑干,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孑孑:特出之貌。指旗显眼,高挂干上。干(音毛):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浚:地名。 ,同“牦”,牦牛尾。

  纰(音皮):连缀。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姝(音书):美好。(音必):给,予。

  (音于):画有鸟隼的旗。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组:编织。

  旌(音京):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

  告(音谷):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告同予。

  译文

  高高飘荡牦牛旗,仪仗来到浚城郊。

  雪白丝绳镶旗边,骏马四匹向前奔。

  美丽动人好姑娘,你要什么送给你?

  高高飘荡鸟隼旗,仪仗来到浚城头。

  雪白丝绳镶旗边,骏马五匹向前奔。

  美丽动人好姑娘,你要什么赠予你?

  高高飘荡羽毛旗,仪仗来到浚城里。

  雪白丝绳镶旗边,骏马六匹向前奔。

  美丽动人好姑娘,你要什么聘娶你?

  诗经故事

  浚河水流哗啦啦,浚邑城出了个美娇娃,娇娃浚邑城中住,南大街上第五家。

  浚邑城中伊老爷子的小孙女伊花花,年方一十六岁,自从春上在浚河柳林社祠中,对歌子出名后,名声就传出去了。以前五国四方加卫国的老少爷们都认为美女只在齐国出,可自打伊花花对歌亮相后,这个看法就变了;都说齐国女子好,花花更比齐女妙。

  龙果果的父亲是楚国大司马,果果是响当当的高干子弟,那年正好一十八岁,正值春情萌动之时,虽说是楚国也有很多的好女子,可那时的楚国,还是蛮荒之地,而卫国地处中原,发达文明楚国自然是无法比的,所以果果自已和家里都一心一意的想娶一个卫国姑娘,这就和卫国的男子都想娶一个齐国的美女的心情是一样的。

  龙果果到卫国时正是春季,一路上除了饱览卫国景色外,就是到处打听那家有绝色的女子;听说浚邑柳林社祠春上有男女青年对歌相会时,就也匆匆的赶了去。

  龙果果见伊花花时,对歌正在浚河岸边进行;龙果果赶去看了,只是伊花花唱歌时,他在浚河的对岸,远远看去只见柳树下一个窈窕的白衫女子,飘飘然、袅袅婷,轻启珠喉,音若黄鹂,语词敏捷华美,唱得一干小伙子都败下阵来,后来许国的唐公子开唱了,才和伊花花唱了个棋逢对手。

  龙果果隔着一河,想对歌可声音难传,只好静静的听伊花花和许公子唱着,最后见伊花花从柳树下走了,才发觉天已快黑了,回旅店的路上就一路打听过去了,才知道了对歌的女子叫伊花花。

  第二天,龙果果就把他很威风的牛尾巴作流苏的.旗子插在了大车上,用四匹花马拉车,又准备了几件楚山玉佩作礼物,就打算到浚邑城中求婚去了;当他带着随从坐着车,款款行到浚郊时,却看见前面走着一队人,车子上也飘着一杆旗,旗子周边织丝绳,上面还绣了一双展翅飞舞的大凤凰,前面是五匹白马拉着车,后面抬礼的人也比自已的多。

  龙果果一见,驾车在郊外打了几个转转,想了想,此去无益,就驾车回到了住所,忙派人送信回府,随后就是日夜不安的等着家里的来人来信了。

  一个半月后,家里的人终于来了,还带来了他在信上说要的所有物品,此时已是夏初了。

  那一天浚邑城的百姓可算是开眼了,龙果果驾着六匹白马拉着的大花车,后面还跟六辆黄亮亮桐油车,上面的人个个衣鲜明亮,礼物也全明摆在了车上,黄灿灿的是金,白晃晃的是玉,五颜六色的绸和缎,上飞下跳的是鹤与猿,一杆随风起舞的白色大旗上,绣着一个花不愣登的大老虎,周围缀满了银色的丝绳,最让人新奇的是上面还有一条像征着主人身份的白牛尾。

  龙果果游了浚郊绕都城,绕完都城逛大街,等到缓缓行到南大街上第五家伊老爷子的大门口时,看热闹的人早已拥的是水泄不通了;待到随从去叫开门,说明来意后,伊老爷子亲自出门来了。

  可伊老爷子一句话说出,龙果果的头就晕了,就也没下车来,去进那伊家的门。

  伊花花三天前就嫁与了许公子。

  孑孑干,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之?

  孑孑干,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鉴赏

  《干》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所载,有十三种。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也不过《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和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三种,恰好代表了古代经学汉学、宋学两大体系和五四运动兴起后新学的观点。推敲起来,如果从文本本身所含信息出发去理解诗旨,似乎还是“卫大夫访贤说”比较可取些。按:毛传解“四之”、“五之”、“六之”为 “御四马也”、“马五”、“四马六”,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 “服马四皆在手,两马内纳于,故四马皆言六,经未有言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这儿,他指出了毛诗说的关键性破绽。另外,马瑞辰稽考古文献,指出:“是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干、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同上)由此又可见,相比较而言,“男恋女情诗说”谓此诗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虽从字面上也解释得通,但不如“卫大夫访贤说”那样证据较充足一些。或许,有人会像清姚际恒那样,以为“《邶风》‘静女其姝’、《郑风》‘彼姝者子’,皆称女子,今称贤者以姝,似觉未安”(《诗经通论》)。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得好:“‘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

  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 “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同上)的对象,朱熹以“之”为 “答其礼意之勤”(同上)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真觉“踌躇有神”(牛运震《诗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清邓翔《诗经绎参》说此诗是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夺胎”,因为张氏诗中有“美人赠我金错刀(金琅、貂、锦绣段),何以报之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之句。邓氏持“好美善说”,故有此言。不过他所说的此篇诗作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可信的。

【诗经·国风·墉风·干旄】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12-14

诗经·干旄11-26

《诗经》 国风·郑风·羔裘12-14

诗经郑风国风全集12-13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赏析10-01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12-14

诗经国风之邶风12-01

《诗经·国风·卫风·氓》全文欣赏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全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