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的解读

时间:2022-09-16 09:38:07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关雎》的解读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诗经·关雎》的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关雎》的解读

  透过《毛诗序》,提出了《关雎》并非仅仅是爱情诗篇的思路,进一步印证圣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伟大过人之处。

  《诗经》是孔子编纂的诗歌总集,在305首诗中,我们仅给学员选了篇首《关雎》,在一遍遍给学生讲解产生于两千年前的这首诗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儒家先圣孔子对于《关雎》的理解,绝不是止于对爱情的歌颂,孔子经过筛选,将其置于《诗经》篇首,孔子是何用意呢?

  司马迁的《史记》里说:《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基石,即《易》基乾坤,象征着天地有序、卑高设位,奠定了宇宙与人世间秩序的基础;而《诗经》以《关雎》开头,即《诗》始《关雎》,也表明了《关雎》在整部《诗经》中的首位。《关雎》究竟是怎样一首诗,貌似情诗的《关雎》为何被置于《诗经》的篇首呢?难道一首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吟咏的诗在古人的眼中竟能和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相提并论吗?

  对所有入选《诗经》的诗篇,孔子有一个总体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邪思杂欲。至于《关雎》,孔子对它更是赞不绝口,称赞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衷的赞美溢于言表。为何今天的多数人仅把它作为爱情诗解读呢?而在孔子看来《关雎》为何享有如此殊荣呢?

  《诗经》在古代曾有齐、鲁、韩、毛四家的传授。各家对诗经主旨的阐发讲解,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是从《毛诗序》注解来的,其余三家已经遗失而仅见于其他古籍。在《毛诗序》里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雎》赞颂的是后妃的贤淑之德,这种美德足以施于政教、传布天下。按照《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美育诗,这个观点比较贴切地把握了教育家孔子的编纂意图。因此,我们才能理解孔子将《关雎》置于《诗经》之首的原因,《乾》《坤》置于《周易》之首而定天下秩序,《关雎》置于《诗经》之首是为了“风天下”,就是教化天下,是为天下人服务的。

  孔子编纂《关雎》的目的,就是通过诗歌的方式阐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深刻内涵,以达到“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育目的: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今天的自由恋爱随意离婚导致社会风气越来越低下。后来的人把《关雎》一诗当爱情诗来读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是不予认可的。事实上,孔子作为我们尊崇的圣人,他看问题的深远和对后世的良苦用心,对才疏学浅而又心性浮躁的现代人正是一剂良药,当拜金的人们听得懂巴菲特的名言最大的成功是找了一个好老婆这样通俗的话语时,先圣孔子早已给我们指出更明确和具体的追求人生幸福之路。什么样的女子可称为“淑女”,值得你用心追求,什么样的男子可称为“君子”值得托付终身。

  “淑女”的内涵是知书达理的苗条女子。作为淑女,第一条标准是窈窕,即外表看起来文静美好,苗条秀丽;第二条标准是勤劳,诗歌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体现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第三条标准是理智慎重,《诗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就是女子择偶的态度。

  “君子”的内涵是德才兼备,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如何看一个男子的君子典范呢?君子之爱的第一个特点是爱得执着,从“寤寐思服”而“辗转反侧”,男子对女子爱得深沉、求得急切,即使在求之不得的时候,也不言放弃,这种持续不断的爱是逐渐浓烈的;君子之爱的第二个特点是爱得尊重,诗中描写君子之爱不是死缠烂打,更不是以死威胁。君子是没有任何过激行为的高尚的人,“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就是“哀而不伤”的真实写照。君子之爱的第三个特点是爱得高雅,君子为追求淑女冥思苦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即弹琴鼓瑟亲近女子、敲钟打鼓让女子愉悦。弹琴、鼓瑟本来就是高雅之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仅是君子才可以为之的,即做到了孔子说的“乐而不淫”,喜欢却不做过分的事情。最后他们结为夫妻,这是水到渠成。感情发展正常又非常得体,属于非常高尚的婚配,并且以“钟鼓乐之”结局。诗的情节非常完美,主题思想健康,不愧为《诗经国风》中一篇最为优秀永载史册的作品。

  孔子作为中国最早的私学创办者、众多弟子的导师,晚年在仕途难酬之际,开始编撰历史典籍以教化天下:《诗经》的开篇选取《关雎》,它的主题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求婚的方式来看,开创了运用琴瑟和鸣、寻找知己的君子典范,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受此影响,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西厢记》上的张生与崔莺莺,产生了《诗经》风化天下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诗,并且把它选在课本上来教育学生,是有意义的。青年男女首先应该以事业为重。你是窈窕淑女,你就应该自尊自爱,你行为不慎,你书没有读成,你还没有学得一技之长,你过早地坠入情网,上当受骗日后的吃苦倒霉就是你自找的;你如果是一个俊美又有才智的男子,你也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糊涂,不能过早陷入恋情,因为你的学业还没有完成,你还没有学会谋生的本领,你没有能力供养家庭,你须继续努力成才,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那时兰蕙齐芳,建立琴瑟和谐的家庭,才有利于造福自己和社会。诗经的重点是认可和理解其中表述的君子对淑女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最终的归宿。君子的求偶之旅,是选择一个正确而心爱的伴侣,也就是孔子作为圣人提出的人生头等大事。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才是正确的呢?这正是《关雎》要表达的主题,而不是人们历来所谓的爱情。爱情是两个人情感的互动,而《关雎》一诗里,根本没有什么男女的交流与互动,全篇写了一位君子在看到一位窈窕淑女后的种种心理行为过程,也就是他艰难而曲折的求偶过程。

  从孔子一生的作为来看我们更认为他是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家,而非文学家。通常人们说《关雎》表现的是爱情,而爱情才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观点表面看起来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但是《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描写的如果就是爱情主题,那么我以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家的用心,这得从全面的教育目标来感受孔子的高瞻远瞩。爱情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的一部分,而一个君子和淑女之间的感情是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姻来谈论的。在孔子看来相比谈婚论嫁这件大事,爱情最多只是生命中的一朵浪花,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孩子很简单,而一个君子爱上一位淑女要谈婚论嫁这件大事是需要用一生来经营的,淑女难求,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和兴,这两种手法都是《诗经》中的文学表达方式。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说一件事以引起要说的事。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标准的“兴”。《关雎》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以雎鸠鸟“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暗比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特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孔子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正是儒家肯定的一种艺术风格,所以选编《诗经》时将其放在首篇。

  我想《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又历来得到民众的喜爱,其价值就在于它记述并歌颂了具有典范意义又极具高尚风格可以与统治阶级媲美的民间伟大爱情,可以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教化天下。

  拓展阅读:

  《诗经·关雎》赏析

  “窈”的意思是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的意思是幽美,喻女子仪态美;“窈窕”背后的含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幽美。”淑“的意思是好、善良;“窈窕淑女”指的是一个有着美好内心、有着高贵品质的贤良美好的女子,诉诸于的不是外貌,而是内心。

  “君子”指的是有学识修养、品德高尚的男子。“逑”通仇(qiu),匹配之意,“好逑”是好的配偶的意思,不是追求之意。如果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理解成君子喜欢漂亮的女子,那么这首诗原有的意境就被改变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的是绵绵的情思,这样一个美好、善良,勤劳的优秀女子只有君子才是她的良配。

  《关雎》的前四句,作者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手法,用“在河之州”的一对相互应和的小鸟与夫妻之间的相互友爱的相似特征起兴,引出要赞美的对象淑女,以及配得上淑女的君子。成双成对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鸟儿,那么人世间成双成对的应该是窈窕淑女和君子。

  诗歌开头的起兴不仅引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角(淑女与君子),同时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河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段中的"求"字是希望能够配得上的意思。这个"求“字的应用有了心理描写,把”窈窕淑女“在君子心中的美好与渴望展现了出来。

  读到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诗句传递出了”哀“的情绪,因为喜欢一个女子,可是求而不得,这样就带来了绵绵的愁思,这个愁思中有沮丧,有无可奈何,有不甘心。这是《关雎》中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这样一位深深进入心中的女子,虽然求之不得,但是没有放弃,有了下文的“琴瑟友之”。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关雎》哀而不伤的原因所在。

  “友之”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唐突,不粗暴。这个”友“字,给人一种有礼有节的距离感,表示了对琴瑟对象的尊重,反映了这位男子在追求窈窕淑女时的慎重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位追求者是一位君子。

  “钟鼓乐之”展现出的.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场面。琴瑟是一个人的演奏,敲起编钟打起鼓的演奏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这样一个隆重的仪式应该是婚礼。

  故事中的“窈窕淑女”出嫁了,那她嫁的是文章中这位“寤寐思服”的男子,还是另有别人?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第一种可能迎娶“窈窕淑女”的是一位具有贵族身份的君子;第二种可能是诗歌中的这一位男主角迎娶了这位“窈窕淑女”。

  结合孔老夫子所说的“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的这句话,《关雎》一般是在宴会圆满结束时演奏的,那《关雎》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圆满的,辗转反侧的君子,终于迎娶了他心爱的窈窕淑女。

  在我们读《关雎》时,在体会到诗中表达的辗转反侧、千回百转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会被我们的二千多年前的先人的这种深深的男女之间的情谊所感动。

  淑女和君子之间的相配是心灵深处的美好的契合,诗中表达的一片深情反映的是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无论是大团圆的结局,还是一个哀伤的结局,整首诗给人的是端庄和美好,传递出来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绪,也是孔老夫子会把它作为《诗经》的开篇幅诗的原因。

  作品简介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

【《诗经·关雎》的解读】相关文章:

《诗经·关雎》历代解读的分析10-27

《诗经 关雎》历代解读的探析08-27

诗经关雎全文原文及解读04-19

关雎·诗经10-29

诗经 关雎08-23

诗经《关雎》09-07

诗经关雎11-08

《诗经 关雎》分析08-27

诗经关雎注释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