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

时间:2023-02-03 13:14:19 唐诗 我要投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

  古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且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经典的《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欢迎阅读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解】:

  【1】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2】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3】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4】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5】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6】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

  【7】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8】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9】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译文】: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作者介绍】:

  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刘长卿高中进士,后两遭贬谪,第一次于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因事入狱,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第二次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被贬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司马。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刘长卿迁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长于五言和七律,是唐代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评析】: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的诗作。诗人为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抒发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

  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扭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汉阳别业”,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相关文章: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歌赏析12-18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10-04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10-05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10-16

唐诗《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09-20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09-25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09-28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10-04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