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

时间:2022-04-22 15:22:31 王安石 我要投稿

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

  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1

  王安石是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年间的人物,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以政治诗和咏史诗较为出彩,晚年时期其咏物作品也深得后人的喜欢。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年谱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北宋已经开始有了年谱的普及。

  1021年,也就是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王安石一岁

  11月12日于江西抚州出生

  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庚午,王安石10岁

  王安石父亲王益调到韶州任殿中丞知,王安石随其前往。

  1033年,明道二年癸酉,王安石13岁

  王安石随同其父亲回到抚州临川参加祖母的葬礼

  1036年,景祐三年丙子,王安石16岁

  服丧期满,王安石父上京,王安石随同。

  1037年,景祐四年丁丑,王安石17岁

  王安石父任通判,王安石随同。

  1039年,宝元二年己卯,王安石19岁

  王安石之父,在任上去世

  1042年,庆历二年壬午,王安石22岁

  王安石参加科举中进士,同年任职淮南节度判官。

  1046年,庆历六年丙戌,王安石26岁

  任职期满,王安石不愿上京升值,自愿请求担任鄞县知县。

  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王安石31岁

  任舒州通判

  1054年,至和元年甲午,王安石34岁

  此后王安石不愿出仕,直到九月任群牧司判官。

  1057年,嘉祐二年丁酉,王安石37岁

  在常州任职太常博士

  1058年,嘉祐三年戊戌,王安石38岁

  再次升职,任判官

  1061年,嘉祐六年辛丑,王安石41岁

  王安石为工部侍郎,同时身兼多职

  1063年,嘉祐八年癸卯,王安石43岁

  王安石母亲去世,葬于江宁。

  1067年,治平四年丁未,王安石47岁

  为翰林学士

  1068年,神宗熙宁元年戊申,王安石48岁

  宋神宗召见,入京

  1069,熙宁二年己酉,王安石49岁

  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推行新法

  1070年,熙宁三年庚戌,王安石50岁

  提拔了一大批新人,如韩绛等人,推行保甲法。

  1072年,熙宁五年壬子,王安石52岁

  推行保马法和市易法

  1076年,熙宁九年丙辰,王安石56岁

  其子去世,王安石被罢相,任判江宁府

  1078年,元丰元年戊午,王安石58岁

  被封为舒国公

  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2

  王安石的家乡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临川区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东与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南濒南城、宜黄;北与进贤接壤,东西宽48.2公里,南北长69.8公里,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

  临川文化的发端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临川章舍等地出土的石锛、石铲、石镞、石斧,展示了临川早期文化的雏形。新石器晚期,临川人制造出许许多多的钵、罐、尊、鼎、豆、壶、簋、盘、杯、瓮等陶器,陶器上镌刻着云、绳、网纹和人、鱼等图形。

  唐以后临川文化走向辉煌之颠,唐初四杰之一王勃就发出了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吟颂。在异彩纷呈的文学史上,王安石就曾发出过振聋发聩的声音:“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也就是说,写文章,一定要有补于世道人心。多么朴实的话语,在当时的北宋文坛,如一股刚健雄风,彻底吹散了西昆艳体留下的绮靡香云。

  扩展资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留存的作品众多,以下列举部分王安石的作品。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1080年,元丰三年庚申,王安石60岁

  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王安石64岁

  将其居住的半山园改建为寺庙

  1085年,元丰八年乙丑,王安石65岁

  宋神宗去世,新皇登基,王安石变法被废除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王安石66岁

  病逝,享年66岁。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这是一期百家讲坛的电视节目,主讲人是康震,讲述的是北宋名人王安石的故事。康震先后获得了文学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后一直在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教授等职位。康震发表了学术论文近40多篇,还先后出版了4部学术著作等,是一个资深文学研究者。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这讲内容主要包括22讲,其重点讲述的是王安石变法这一功绩。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自幼聪慧,勤于读书,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年幼时期就能下笔成文,年纪稍长就跟着父亲宦游南北,对基层的人们生活感同身受,这对其的文学创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历史上,王安石在文学长成就很高,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作品颇丰,其中留下千古名句被人们广为传诵,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以至于后人对于王安石的功绩全部归于其在文坛山,却忘记了在政坛上王安石也是一个牛人。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这期节目就是讲述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成就,那就是王安石变法又称为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就是根据早年的为官经历,结合社会现状从而推行的一些列新法,王安石位列人臣,官至宰相也成为了一名改革家,但是变法最终失败。

  在《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这个揭秘中,就全方位的透析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得与失,成与败。

  王安石的别称

  称呼一:临川先生

  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在抚州临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人,所以人们常常以其地名称呼王安石,称为临川先生。

  称呼二:拗相公

  这称呼来自于王安石的性格,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性格执拗到就算错了他也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时候,跳出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这反对的声音反而成为了王安石坚定变法的动力与决心。其政敌司马光等人也对其评价:不晓事,又执拗耳。包括变法后期,造成了一些列的不好后果,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世人对其很是痛恨,于是为其取绰号拗相公。

  称呼三:荆文公

  这和王安石的封号与谥号有关,王安石被宋神宗封为荆国公,死后谥号为文,所以人们又以荆文公称呼。

  称呼四:王文公

  这是根据其谥号相称,王安石死后谥号为文,所以人们称之为王文公。

  称呼五:王舒公

  曾被封为舒国公,所以人称王舒公。

  称呼六:半山先生

  这是王安石的号,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所以人们也常以半山先生或者介普先生来称呼王安石。

  十五王安石

  《十五》是王安石的其中一个作品,又名《将母》。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政治诗和咏史诗较为出彩,晚年时期其咏物作品也深得后人的喜欢。《十五》这首诗描述母爱,这种题材与类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诗中独树一帜。

【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相关文章:

王安石的家乡08-23

王安石在相位翻译11-28

王安石在相位感悟11-28

王安石思念家乡的诗句11-09

王安石在相位阅读答案11-28

在王安石纪念馆11-26

王安石在相位文言文11-27

王安石在相位阅读及答案参考11-13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