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特点

时间:2022-11-18 20:10:57 辛弃疾 我要投稿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不少,那你知道他的词有什么特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的词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特点 1

  一、慢词长调的大量使用

  词的产生时是用来表情,诗是作来言志的,一旦词来言志,则词风进入了另一个时代。豪放之词风在北宋时还如初春之花,时时偶见。虽不甚艳丽,但它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因此而可爱。如王安石、范仲淹等作词来表达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活动。脱离那种依红偎绿的娇软的词风,使词的表达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到了苏轼以诗入词,使这一词风更加引人注目。王力曾言:豪是雄壮之笔调,放即不爱任何拘束”。

  在南宋则以辛弃疾为代表,词以言情,但辛词更多的是言志的色彩,或所言之情也是报国壮志未酬之情。因而不可能有旖旎之声,是铿锵刀剑之鸣。这两个人的词风又略有不同。苏词在阔大中有一种平和之气,象风静两岸阔的那种淡定一种美。这与他精通佛教有关,也与他虽数次被贬谪,但总的来说,在地方上大多还是一把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施展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能有一定的作为。即使到了海南的儋州,也为那里的生产、生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都为他的不得意,给了一定的心理安慰,况且他在政治舞台上也确实辉煌过,曾为皇帝起草昭书,有足以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且作为国家来讲,虽然边疆不太安定,但还不足以危害到国家的安全,所以外患的成分要少一些,也少了一个思虑的内容。

  而辛弃疾则是南宋王朝刚建立几十年,政权总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不断的南侵,经常打到淮河、长江沿岸。直接威胁到南宋统治,而当权者只想苟且偏安一隅,而不用枪杆子来巩固政权,只是靠和谈送去贡品来保住地位,这无疑是饮鸩止渴。而辛弃疾等人则主张积蓄力量,力主抗战收复旧山河。并且他有收复失之才能,想当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当

  年是何等的英雄,当年他自是万马营中可单枪匹马取上将首级。“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曲,沙场秋点兵。那是何等壮观的战争场景,又是何等畅快之事。身当此中怎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现在虽远离了沙场,但依然时刻准备冲杀于疆场之上,了却君王天下事,于公可安邦定国,于私可留万世之名,但这一切都已是曾经了,现在只能留在了记忆之中了。现在已是弃置不用数十年了,虽曾为官,但走马灯一样,调来调去的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有多少理想也是落了空。所以他只能感叹白发生,感叹青春不在,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与当权者的大政方针相背谬结果使他的《美芹十论》不如东临种树书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他有更多的不平之气,这样的强烈的情感决不是小令所能表达清楚的,所以他的词中慢词较多。尤其是辛词以散文的手法入词,似乎更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他满腔的报国之情。

  二、大量典故的使用

  这位率部南归的英雄空有满腹经纶,要去补天裂却受到主和派的排挤,生平抱负百不一施,只好将平戎万里的壮志与试手补天裂的宏愿化作满腔忠愤,一一表现于词中。辛弃疾词中大量用典,而且用了许多生典,所以读他的词时往往不明白典故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因此读起来总有一种隔膜的感觉。而且典故不仅是要知所陈之事,还要分析典故的背后的指向,这样才能体会到词的意向。所以有些词读来相当的费解。在理解时,更要联系他的朝代背景,要联系他的思想情感,才能透彻的理解词意所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是坚持抗战,收复失地,但这理想与当权者相背离。因此这就注定了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

  这样他自然想到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从那找到了理想的共鸣点。而这当中最让辛弃疾仰慕的就是孙权,他在几首词中都提到了这个人物。如“生子当如孙 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吴楚地,东西圻,英雄事,曹刘敌”。等。孙仲谋处无可寻觅,借此也是说当权者没有孙仲谋的谋略,他们只图一时之安,不如孙权抗衡于曹、刘终能保住东南那一角之江山,而现在妥协政策,最终的命运也是相反的。这些都在反复的强调他的战略主张的正确。他有远大志向,是鄙视求田问舍,但他的词中又流露出幸有橘千头,这似乎是相矛盾的,其实幸有橘千头,这当中有多少的自嘲,多少的无奈又有谁能说的清呢?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候。

  这首词开始回忆了,当年抗击完颜亮南侵的胜利情景,致其内乱身死的结局。共用了三个贴切的典故,投鞭飞渡是指符坚南侵东晋,败于淝水。鸣髇血污指头曼单于被杀于太子冒顿。佛狸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字。拓拔焘统一中原,欲征南朝宋,败于江北瓜步。后为宦官所杀。为什么要说这三个失败的人呢,仔细一看他们都是胡人南侵而败,以此也来说明只要认真抗敌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季子战国时策士苏秦,字季子。说六国合纵抗秦。比于自己年青时也曾如此的为国事奔走。这为下阙用如今年老却大无成的落寞相对比。无奈之下用了,他橘千头李衡事,谓治产业以备不虞。其实这是他所鄙视,不是曾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由此可知这当中他有多少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莫射南山虎汉将军李广故事。直觅富民候。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这是讽刺南宋弃武修文,推行投降政策,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这样的词只有了解了典故和他真实的思想才能理解到它的妙处。

  三、清新自然的农村题材

  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处在完全弃置不用的状态,这样他能近距离的接触到农民的生活。因而能生动的描摹出他们生活的场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上阙中有几个地方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使鹊儿惊起的是一轮将西去的明月,而不是过往的行人或什么动物经过的响声。蝉儿受到半点惊吓也不会鸣叫。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寂静。淡月疏星空旷的原野,再加上,稻花香里的一个富足的年景,人们大可能安居乐业了,这不正是一幅恬静的世外桃园的画卷。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村总是给人以淡静从容和谐的这样一个印象。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虽然加快了,但同城市相比来说那里的亲情,许多优秀传统还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它时时的成为慰藉我们心灵的家园。在这首词中被完整的表达了出来。这些想毕也让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北正分裂。他见南北分裂,而他统一南北的理想无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现实的处境上他象笼中之虎,无法有一刻的安静。他愤怒,他咆哮。而面婉如轻音乐般的生活情景,他的心一定能够平静下来。

  辛弃疾的词是要慢慢的来品的,这样才能感悟到它的深刻。同时他的词也并不总是壮怀激烈,题材是多样的,他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其中不乏幽默之词,如“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如此一来,辛弃疾不在词坛上称为大家也太难了。

  知识扩展:辛弃疾的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翻译】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摸鱼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水龙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的词特点 2

  1、辛词以豪放为主

  ,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2、辛词题材宽广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3、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如: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辛弃疾的词特点】相关文章: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04-14

分析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特点11-22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07-25

西江月辛弃疾特点11-12

辛弃疾的词09-23

辛弃疾词风格08-25

初中 辛弃疾的词09-25

苏轼与辛弃疾的词09-25

关于辛弃疾的词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