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

时间:2022-12-13 14:16:51 徐志摩 我要投稿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

  徐志摩的散文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呈现出浓丽华美、空灵飘逸的独特个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欢迎大家阅读!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

  徐志摩是以诗歌闻名于世的一代才子,他的散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梁实秋在《谈徐志摩的散文》中说“徐志摩的散文真是跑野马”,“是属于下笔不能自休之类的”。徐志摩散文的这些特点和其自由洒脱、情感充沛的诗人性情密不可分,更离不开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正是由于对多种修辞手法游刃有余的大量运用,造就了这篇散文色彩浓丽、清逸奇美的艺术风格,读来令人心神沉醉,流连忘返。

  一、辞格的魅力——令人沉醉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在修辞上的一大特色便是大量修辞格的运用,形成了诗歌一样瑰丽优美的意境,读来令人心神沉醉。

  徐志摩把“桥上栉比的小穿阑与阑节顶上双双的白石球”比作“村姑子头上不夸张的香草与野花一类的装饰”,亲切而又新奇。“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而这周遭的美景又何尝不是绚丽的图景?“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构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奇异美景。“那是临着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御x,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谁又见过如此瑰丽神奇的图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对比喻辞格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却又贴切生动,康桥的美景画卷一般铺展在我们面前,如此美丽,令人心驰神往。

  “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呼唤着你,如此美妙,如此清新。“我哪里肯听话,长篙子一点就把船撑了开去,结果还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斩了去!”河流仿佛也具有生命,读来轻松愉悦,想到那被“腰斩”了的河流,让人不禁莞尔。“怯伶伶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铃兰与香草是欢喜的初声。窈窕的莲馨,玲珑的石水仙,爱热闹的克罗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与雏菊。”春日百花的娇艳虽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却使人感到那是降落在人间的花的精灵,是飘洒到尘世的天使。康桥的风光岂止是静止的画卷,在徐志摩的笔下,康桥的一切都充满了灵性,我们仿佛感觉不到徐志摩是在有意识地使用拟人辞格,只觉得这周遭的花草鸟鸣和河流都充满性灵,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灵动瑰丽的鲜活之中。

  “康桥是美丽的,康桥更是神奇的,在它的面前你不禁睁大了眼睛痴望,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凝神细听,而你的灵魂和思想更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通感的使用也不胜枚举。“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论画,可比的许只有柯罗的田野;论音乐,可比的许只有肖班的夜曲。”视觉的美丽化生为听觉的陶醉。“槐花香在水面上漂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嗅觉的陶醉更像是亲眼所见。“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康桥的美已经渗入了你灵魂的深处。只听得“‘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借宿,有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尝新。你如爱酒,这乡间的每‘望’都为你储有上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长长的一段排比句让你感觉康桥是如此迷人可爱。“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行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层递的使用更增添了你对康桥的向往。徐志摩如数家珍的描绘让我们触摸到他对康桥如痴如醉的眷恋之情。

  此外,顶针的使用,如“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回文的使用,如“有村舍处有佳荫,有佳荫处有村舍”,构思奇巧,精妙新颖,更增添了康桥的雅致工丽之美。

  二、人称的转换——如临其境

  徐志摩在写作写景散文时,不是冷静客观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向你介绍康桥的美景。而是把读者当做面对面的朋友,亲切地和你絮语,把自己最爱的康桥向你和盘托出,让你仿佛和他一样重新置身于康桥的美景之中。

  在徐志摩深情的叙述中,你会发现他自己的身影无处不在,要么是“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要么是在康河中笨拙地撑船,要么是在清晨的林子里漫步,要么是骑着自行车愉快地在乡间遨游,甚或是凝神痴看神异的美景,要情不自禁地跪下双膝。而他在叙述的时候却巧妙地转换了人称,明明是自己的体会,却让你感到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在康桥的美景中徜徉。“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园子,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杯子,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你凝神地看着,更凝神地看着,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黏滞不?”“逢着连绵的雾盲天你一定不迟疑地甘愿进地狱本身去试试。”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不经意间完成了角色的替换,仿佛在美景中恣意赏玩的是我们自己。

  三、句式的选择——独具匠心

  感叹句和设问句相对于陈述句来说能增强语势,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为一个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诗人,徐志摩在大多数时候不是平心静气地向我们描述康桥的旖旎风光,感叹句和设问句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他浓烈热情的诗人性情和气质特点。

  “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说这不是圣克莱亚的化身,哪一块石上不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你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不是?你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不是?”这些“质问”的背后,徐志摩率真洒脱,真挚热烈的性情展露无遗。

  “啊,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的在在康桥!”“再没有比这一群建筑更调谐更匀称的了!”“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就只这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直抒胸臆的热烈慨叹源于徐志摩对康桥的一颗滚烫与赤诚的心。

  相对于短句来说,长句更适合于抒发浓烈的深情,而且读来深婉曲折。《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使用了很多的长句用来抒发自己胸中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如,“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渐渐地不见,仿佛是朝来的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厅。”

  此外,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用词华丽,色彩斑斓,使用了很多的叠词和自创的形象的词语,如“雾盲天”等,也是构成此文富丽雍容的文风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多种修辞手法的频繁使用,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笔墨浓烈,繁复铺张,呈现出华丽夸张的艺术风格。而这所有的修辞手法在徐志摩轻逸流动、飞扬轻灵的妙笔之下又看不出一丝雕琢的痕迹,因为徐志摩“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的浓烈的抒情因为真挚反而让你更觉可爱率性,也使徐志摩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

  讲述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09-13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11-04

徐志摩的康桥生活09-17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08-31

徐志摩的康桥是哪里03-02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09-28

写我所知道的徐志摩散文07-12

再别康桥-徐志摩09-25

《再别康桥》徐志摩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