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九读法教学

时间:2020-08-23 16:05:34 徐志摩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九读法教学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再别康桥》九读法教学

  一读诗歌,“知人论世”。《再别康桥》是以徐志摩先生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新月派的代表作品。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不仅写了有关康桥的诗篇,还写了非常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笔者在课件上打印了《我所知道的康桥》的两段文字。和学生们一起诵读完两段文字之后,笔者用诗人生前说过的一些话告诉学生康桥对于诗人一生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康桥是一个开启诗人性灵、拨动诗情的所在,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课前这个背景铺垫虽然有点长,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解读诗歌只有走进诗人的灵魂深处,亦即我们古代文论中所强调的“知人论世”才能真正地掌握诗歌的要旨。

  二读诗题,读出信息。有了很好的背景铺垫,笔者引领学生们去读诗歌的题目,让孩子们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学生指出题目中的“别”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离别诗,笔者告诉学生在我国的诗歌王国中有很多的离别诗,于是我们一起收集古典诗歌中的离别诗并大声诵读。笔者告诉学生离别在许多古诗人的笔下特别沉重,对于古人来说离别是一件凄凄惨惨的事情,从而为感受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淡淡的离愁做铺垫。笔者告诉学生无论解读什么样的文章,题目总是会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解读文章的题目,诗歌也不例外。在笔者将近一年的训练下,学生们解读题目的能力大大增强,从《再别康桥》中他们读出了这是一首离别诗歌,告别的是一个地方,不是人,与一般的离别诗歌不同,而且诗人是第二次告别康桥,应该是故地重游的感受。

  三读诗歌,读出基调。一首诗歌,通过初步的诵读,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基调,这是来正确解读诗歌意境的必要铺垫,于是笔者设计了本课的第三个环节——三读诗歌,读出基调。笔者一向喜欢给学生范读,教学《再别康桥》时,笔者将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朗诵该诗。学生听时能初步从笔者舒缓、低沉的语调中,在轻柔、和谐的乐曲中领悟到本首抒情诗歌的基调,那一份淡淡的哀愁似乎快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读诗歌,赏析意象。一首优秀诗歌的诞生离不开意象,笔者一次次地告诉孩子们,在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就叫意象,而情感也正是从诗歌的意象中体会出来的。让孩子们初步体会了诗歌的基调后,笔者设计了意象赏读环节:“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你知道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吗?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结合景物特征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这个提问既让学生们初步感受新月派诗歌的绘画美,同时训练孩子们概括诗歌意象的能力。答案没有统一性,学生们有发挥的自由,也乐意去寻找答案。最终学生们的概括都不错,譬如“挥别云彩图”“青荇招摇图”等。学生们的答案告诉笔者,他们已经初步养成了既关注整个诗节又尽量用文中词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笔者接着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本首诗歌的意象都很平常,但是诗人之所以写出了不平常,就因为诗^融^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没有虚构,没有过多的矫饰,且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有别于传统诗歌中写人的俗套,离愁中多了一份清新、一份自然。这也是这首诗歌脍炙人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五读诗歌,感悟情感。感悟意象后,笔者抛出一个问题:“你从第几小节哪些词语哪些句子,读出诗人什么情感?”有的'学生从第一小节中读出了诗人离别时的恋恋不舍;有的学生从金柳幻化出的美丽新娘中读出了无尽的欢喜和眷恋;有的学生从招摇的青荇中读出了诗人的忘我;有的学生从梦中读出了诗人内心的隐忧;有的学生从诗人的放歌中读出了沉醉;有的学生从沉默的夏虫中读出了淡淡的哀愁。笔者告诉他们,这就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总之,故地重游,诗人心中是无限的眷恋和不舍。但诗人表达这种感情时却很洒脱,很轻盈,没有仰天呼号,没有痛哭流涕,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哀愁,空灵而轻盈。在学生基本掌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诵读指导,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读诗歌,学生跟着音乐读,效果出奇地好。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中哀愁之淡,笔者还引用了茅盾先生评《再别康桥》情感的一段话:“诗人所咏叹的,就只是这么一点‘回肠荡气’的伤感情绪;我们所能感染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

  六读诗歌,赏析写法。语文学习大量阅读非常有必要,但厚积是为了薄发。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赏析和写作,于是在学生了解了诗歌的情感之后,笔者力图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一些写作技巧,为自己的写作和考试作准备。笔者设计了这样—个问题:“我喜欢哪一小节或哪一句诗歌,因为这里运用______手法,有______表达效果。”他们很快找出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找到了融情人景的手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顶真、回环等修辞手法,讲解了诗歌物我一体的境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中的叠词、动词、形容词等,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感受诗歌的魅力。

  七读诗歌,感受三美。《再别康桥》是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欣赏完了该诗的技巧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七读诗歌,感受三美的特殊环节,具体设计如下。1.大家默读,一赏诗歌的建筑美。笔者告诉学生,诗歌的建筑美是句子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2.学生齐读,二赏诗歌的音乐美。笔者告诉学生,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的,节奏、音韵、弹性,都是音乐美的表现。3.学生个别读,三赏诗歌的绘画美。笔者让班级中诵读好的同学配乐诵读,并引导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次感受该诗的绘画美。

  八读诗歌,力争言传。苏州市中考考试说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诗歌鉴赏的要求,但是中考出题时还是很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2009年中考试题就考查了《再别康桥》的两条题目。教完《再别康桥》之后,笔者又设计了鉴赏环节。在感受中考真题的基础上,我告诉孩子们诗歌鉴赏对于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多背诗歌,多赏诗歌,爱上诗歌。其实这个环节笔者大多会让学生亲自创作诗歌。学生的作品尽管稚嫩,但很多时候却也言之有文,甚至会涌现出一些佳作。

  九读诗歌,厚积薄发。本课最后用课件展示了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让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诵读。并告诉孩子们,深情缅怀诗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阅读他的作品,于是布置课后作业:1.课后读完徐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徐志摩先生其他的诗歌作品,阅读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作品,再次感受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推荐作品:徐志摩《偶然》、闻一多《死水》、朱湘《采莲曲》等;2.课后继续搜集离别诗,在抄写本上抄写积累,不少于8句。

【《再别康桥》九读法教学】相关文章:

诗歌《再别康桥》九读法教学09-04

再别康桥—徐志摩教学设计12-07

诗歌《再别康桥》鉴赏教学09-04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08-31

《再别康桥》名师教学实录08-29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12-11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09-04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优秀篇09-04

《再别康桥》的优秀教学设计09-03

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范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