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茱萸的孩子

时间:2020-08-25 18:25:31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余光中:茱萸的孩子

  是谁把自己称为“茱萸的孩子”,又是谁的笔尖流淌着绵绵不绝的乡愁?是他,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余光中,一株飘落在中国内地之外的茱萸草。

  初次读到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便会被诗句中邮票、船票和坟墓等词语渲染出来的浓烈的乡愁气息所感染,因此,这些诗句便不曾再淡忘,这乡愁便深入到读者思想灵魂的深处。在淡淡月光铺满窗台的夜晚,在潇潇冷雨淋湿落叶的黄昏,我们便会忆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出生于重九之日,他称自己为茱萸的孩子,是出于对“母难”的纪念,是对当时民族命运的一种祈望,更是自己对祖国充满无限怀念的表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此,茱萸也成为余光中生命里思乡感情的寄托。

  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市,童年随母亲生活在江南,因战火蔓延,他先后在南京金陵大学、厦门大学读书,大学三年级时进台湾大学外文系继续就读,后在国外求学并旅居海外多年。战火纷飞、家国分裂、骨肉离散深深地刺痛着余光中先生的心灵,特殊的经历与遭遇点燃他越来越浓的爱国和乡愁情感,引起无数的创作灵感,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余光中先生的故乡在江南,秀丽的江南水乡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年少时光,在他的记忆里留下的是江南秀丽的风光,“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那低回的咏叹调里/总是江南稻田的水意”。江南的太湖、江南的红莲、江南的小舟、江南的细雨、江南的蝉声和蛙声……因为曾经熟稔于心,而后遥远至无法触及,便全部化为缕缕乡愁。

  江南是回不去的,因为处身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他只能客居台湾无法回乡,梦中江南水乡的山水画便成为镜花水月:“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一路按节气飞来/躲在野烟最低迷的一角/一声声苦催我归去”,“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母亲的声声召唤是居住在海峡那边游子的切肤感受。

  余光中的乡愁诗表达了大批台湾游子离开大陆后的浓浓思乡之情,“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说:“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支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去蘸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乡愁诗抒发的不仅仅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更包含了对骨肉团圆的期盼和回归祖国的向往。

  先生的乡愁不仅仅是在江南,而更多是在整个祖国的大陆。即使死去,也要把自己埋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余光中先生对祖国的感情浓烈而又绵长,他的愁绪像“酒一样的长江水/血一样的海棠红/信一样的雪花白/母亲一样的腊梅香”,只有处身于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地理,才可能渲染起这样芬芳炽烈的爱情。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充满了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挚爱,充满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她的诗中处处透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在他的诗句中使用最多的`词语是祖国的历史文化,李白、苏东坡、陈子昂、屈原……盘古、蚩尤、大禹、燧人氏……多是祖国的秀丽山川地域,长江、黄河、长城、故宫、西湖、太湖……,他的诗句能让读过的所有华夏子孙产生强烈的共鸣。

  后来通过电视节目,许多大陆同胞得见了余光中先生,七十多高龄的余光中先生花自如雪的银发、清瘦矍烁的身影、睿智清冽的目光和儒雅的风范令人难忘。一定是诗人那颗敏感的心中装满了过多的乡愁,不然何处得来万千华章?他确实是一株飘落在中国内地之外的莱萸草!

  拓展:

  余光中的“盗版”签名

  余光中是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2012年,浙江省组织了一个作家访台团,前往台湾进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访台团中的两位温州籍作家,率先去拜访了住在台湾高雄的余光中,因为这两位作家要负责接余光中夫妇去餐厅就餐。

  在拜访过程中,其中一位温州的翁诗人取出一册标有余光中著的诗集《乡愁》,对余光中说:“这是我特意从大陆买的,请余先生帮我签名留个记念。”余光中看到这本书的封皮装潢考究,封面设计也很精美。不过,他随手翻了翻后,就用轻柔而果断的语气回复说:“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本书,这应该是盗版的。”

  对此,那位翁诗人觉得很意外,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这本书是正版的;同时,他又感到颇为尴尬:拿一本盗版的书,来请余光中签名,这叫什么事呀?于是,他连忙道歉:“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也没有想到这本书居然是盗版的。”

  余光中没有生气,他微笑着说:“没事,只要你喜欢我的书就好。”随即,余光中取出笔,在这本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自己的著作”上,依着扉页认真签下自己的大名。见此情景,那位诗人感动不已。

  余光中的“盗版”签名,折射出的是他的豁达与大度,宁可让自己吃亏,也要顾及别人的面子。当然,给人留面子,并非无原则性的迁就。其关键是,能够在对方尴尬的时候,在对方感觉无地自容的时候,主动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余光中:茱萸的孩子】相关文章:

余光中给未来孩子的信09-01

王勃关于茱萸的诗句11-02

余光中致孩子:做个理想主义者10-01

余光中的绝色11-05

余光中的《绝色》11-04

余光中的散文09-02

余光中的夫人05-09

余光中的诗选12-01

余光中的中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