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 时间:2017-06-29 我要投稿
《雨巷》教学设计范例

  引言: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雨巷》教学设计范本,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把握诗意

  2、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体会《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3.分析语言,体会本诗的意象美、古典美和音乐美。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本诗,具体感受诗中朦胧含蓄的意象美、格调清新的古典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报纸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1949年3月到北平,任华北大学第三研究室研究员。1950年2月因病逝世。

  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多用象征手法抒情,用以表现个人难以排遣的寂寞、哀愁和痛苦。《雨巷》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抗战后诗风有明显变化,诗中多抒发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和追求光明的强烈情感。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高尔基《海燕之歌》: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大海、波浪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狂风、乌云、闪电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革命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二、诗作背景

  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o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

  三、诗歌赏析

  (一)美感体会

  1.听《雨巷》配乐朗读,学生合上课本,静听。

  2.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学生个人自由朗读。

  讨论:

  1.初听作品,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

  析评: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朦胧。低沉、抑郁、伤感,充满着愁绪、哀怨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2.这首诗美吗?

  析评:这首诗很美。

  3.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作品吗?

  析评: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1)优美:婉约柔和的美、和谐统一的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凄美:“凄”字带有哀伤、悲苦的意味,“凄美”,指人们对哀婉、忧郁、清朗而怅惘的景致或人物气质或乐曲旋律的一种审美,带有浓重的心境色彩。

  李清照《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3)壮美:雄壮美好。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毛泽东《沁园春o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雨巷》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析评:一种凄美(忧郁的美)。

  5.《雨巷》的美是怎么来表现(表达)的?

  析评: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意象与含蓄: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的忠贞直接。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含蓄

  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

  (二)意象捕捉

  讨论:阅读作品,你捕捉到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怎么来表达情感?

  评析: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

  人物形象:我姑娘

  1.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凄清、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4.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5.我(诗人)。独自彷徨、默默彳亍。

  6.姑娘。美丽、高洁、哀怨、彷徨。

  主要意象:雨巷、姑娘、我(诗人)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2.《雨巷》教学设计3篇

  3.《雨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雨巷》教学反思

  5.戴望舒《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6.高二《雨巷》教学设计

  7.《雨巷》精品教学设计

  8.《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9.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心得

  10.《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