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魅力散文鉴赏

时间:2020-09-29 13:29:16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魅力散文鉴赏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魅力

朱自清魅力散文鉴赏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魅力

  【摘要】一篇好的散文,不仅仅在于它精粹的思想、隽永的意境,更在于作品的语言美,正如郁达夫在评论朱自清散文时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他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章。”(郁达夫《导言》)确实,朱自清的散文,不仅在于所准确传达出的内心思想,更在于文章的语言魅力,其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朴素典雅的语言风格,不仅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注入了活力,还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一代文学创作者,也震撼着我们灵魂深处。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魅力

  一、娴熟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

  1、”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叶圣陶先生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说:”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这段文字是对朱自清散文语言口语化的极高评价,说明了朱自清先生散文口语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朱自清在《内地描写》中也说:”追求这种作风,作品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为了使文章显得口语化,朱自清很注意语气词的使用,尤其是在句末大量的使用了”了”“的”“着”“啊”等语气词,强化了文章的口语化色彩,读来平易质朴,浑然天成,使他的文章达到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如《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通过”了”的连续使用,把作者关于”春天来了”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儿女》:她和闰儿在一处玩儿,一大一小,不很合式,老是吵着笑着。但合式的时候也有:譬如这个往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着;这个钻出来,那个跟着--从这个床到那个床,只听见笑着、嚷着、 喘着、真如妻所说,像小狗似的。作者通过”玩儿”、”这个”、”那个”、”者”的口语,让孩子们生动和谐的玩耍场面自然流露,充满了生活气息。

  2、遣词造句的艺术朱自清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遣词用字的锤炼美。朱先生遣词艺术首先表现在具有锤炼美的动词上,比如在《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用”泄”这个动词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写出了月光下的静态,动中含静,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在”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洗”字写出了月色乳白而透明的神韵,”笼”恰当地表现了此时荷塘的朦胧美感,两个动词将雾气奶白色而又娇艳欲滴的质感和轻柔飘渺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表现在大量使用具有音韵美的叠词上,在《荷塘月色》中,比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这些叠词的使用,更传神地表现了 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得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 一新。《威尼斯》写到:”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叠音词的使用。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文章中还有”微微”“酽酽”“来来去去”“疏疏”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最后表现在具有参差美的整、散句结合上,《春》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些语言句式,显得活泼自然。《绿》结尾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句式整齐,感情洋溢。《背影》中写父亲”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语言凝重,对父亲的念之情溢于言表。

  3、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朱自清先生不仅在遣词造句上独具匠心,而且在文章中能灵活的使用多种修辞,使文章具有修辞美。大量使用贴切新鲜的比喻,使可描写的景物或事物形象可感。春是空灵之物,属难写之景,但作者却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春》中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作者抓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采用三个比喻句分别突出了春天的新鲜、美丽、有力度的特点,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赋予荷叶动态的美。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突出其晶莹闪亮、隐约闪烁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又把月光比作流水,无形的月光给人以有形的实感,月光不仅能看得到,而且能触摸得到。朱先生能凭借人们感觉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即通感修辞的使用。《荷塘月色》中,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就是将嗅觉上的”缕缕清香”转移到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不仅扩大了意境的内涵,而且将”清香”比喻成”歌声”,也烘托了环境的优雅与宁静;”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活泼、跳跃的音符。同时梵婀玲,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那样优美、悠扬,给原来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二、朴素典雅的语言风格

  杨振声曾说:”他文如其人,文华是从朴素中来,幽默是从忠厚中来,腴厚是从平淡中来。”○2”朴素”“平淡”恰到好处的总结了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风格: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简约传神,即朴素典雅的特点。在叙事散文《背影》中,作者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近乎”白描或素描”的手法、用独到的视觉。抓住普通人身上的细节叙事--一位身材臃肿的父亲吃力地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将父子之情表达得真切自然。比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写景抒情散文中,先生更将情与景有机融合起来,写景细腻清新,景中有情;抒情真切自然,情中有景。

  在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写月色是荷塘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画面感强。动静结合,浓淡相宜,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还透出一股神韵,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图;同时,表达出作者那种淡淡的喜

【朱自清魅力散文鉴赏】相关文章:

朱自清背影散文鉴赏11-07

冬天朱自清散文12-05

朱自清散文歌声12-05

朱自清散文读书心得08-21

散文《背影》欣赏朱自清09-17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09-03

朱自清散文之背影11-27

朱自清的匆匆散文12-05

朱自清的散文《春》12-05

朱自清散文《春》说课稿范文04-08